安徽阜南县,一男子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对116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侵犯,受害者中

紫蓝谈社会新闻 2024-10-12 14:57:11

安徽阜南县,一男子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对116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侵犯,受害者中甚至有罪犯的小姨子。令人震惊的是,这个衣冠禽兽的家伙,在村里却一直被视作善良淳朴的"大孝子",直到案发,妻子和乡亲才恍然大悟。警方表示,如此大规模的连环性侵案,实属罕见。   现年38岁的犯罪嫌疑人刘庆朋,外表憨厚,为人老实本分,在老家待了十几年,专心侍奉年迈的母亲。然而,这副温良恭俭的皮囊下,却潜藏着一颗丧尽天良的兽心。   自1993年起,利用夜深人静,家家户户防备松懈之机,刘庆朋开始了他长达17年的犯罪;屡屡化身"夜魔",深入留守妇女家中,用凶器胁迫对方就范。   因恐惧、因贞洁观念、因对家庭的隐忍,许多受害妇女竟不敢声张。正是受害人的沉默,助长了罪犯的狰狞,任由他愈加变本加厉,无恶不作。   多年来,刘庆朋先后作案116起,受害妇女年龄从十几岁到六十几岁不等,甚至不放过孕妇和智力障碍女性。   更令人发指的是,连自己的小姨子也未能幸免。或许是亲缘关系让小姨子难以启齿,或许是一时糊涂让她心存侥幸,最终沦为禽兽叔叔的又一个猎物。   恶行终难掩盖,2010年3月,阜南警方接到多名妇女的报警,这才将沉渊多年的恶魔揪出。然而让警方始料未及的是,如此声势浩大的一起案件,竟无一人站出来揭发。   或许,那份将就、隐忍、逆来顺受的糟粕,早已融入许多农村妇女的生存法则。而"宁可忍辱偷生,不可丢人现眼"的畸形心理,则成了罪犯最好的保护伞。   审讯中,刘庆朋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却辩解道:自己是为情所困,本性并不坏。奇葩的狡辩自然难逃法网,2011年3月,阜南县法院以强奸罪判处刘庆朋死刑。   回望整个事件,几多无奈,几多悲哀。受害人的隐忍沉默,是对歹徒最大的纵容;然而,逼迫她们不得不如此选择的,又何尝不是数代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保守习俗?   而恶魔般的罪犯之所以能逍遥法外十几年之久,归根结底,还是农村地区法治观念薄弱、公共安全缺失监管、留守妇女权益屡遭漠视所致。   令人欣慰的是,在"平安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许多地方都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   例如加强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对留守妇女儿童的关爱服务,久久为功,方能除旧布新,让阳光驱散阴霾,让美好笼罩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   小编的话: 刘庆朋为何能隐藏如此之久,能隐藏如此之深,我认为,和封建观念荼毒下的另类羞耻感分不开联系。   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许多农村地区形成了种种陈规陋习,其中之一就是将贞节视作女性的生命。   "捍卫贞操"几乎成了衡量妇女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畸形的价值观念影响下,受害妇女往往羞于启齿,生怕"失贞"的耻辱被公之于众,从而招致非议、孤立乃至遗弃。   对她们而言,隐忍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无奈之举。   另一方面,在男权至上的传统观念浸染下,受害妇女很容易将强暴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认为是自身"不检点""守身乏术"才招致如此结果。   同时,她们还可能担心丈夫怀疑自己"从中取乐",甚至被扣上"红杏出墙"的罪名。种种压力之下,许多受害者宁肯自我封口,忍气吞声,也不愿冒天下皆知的风险。   此外,在重义轻法的乡村,大家更倾向于息事宁人,因为报警揭发意味着"一损俱损"。   加害者自不必说,受害者本人及家人也会蒙受难以洗刷的羞耻。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只想"各自相安"。   正是在这种"沉默是金"的生存法则下,受害者的隐忍成了帮凶,让刘庆朋的恶行得以逃脱法网,愈演愈烈。   刘庆朋之所以能"深藏不露",一方面归功于他本人装神弄鬼的两面人生,更根源于受害者在重压下的隐忍退让。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畸形观念荼毒下的集体沉默,成就了禽兽不如的连环强奸魔。   社会之所以文明有序,法治之所以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揭发、鞭挞和唾弃。   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首先冲破"重义轻法""重面子轻是非"的桎梏,用一己之光驱散愚昧的阴霾。   在建设平安乡村的进程中,我们既要加大司法惩戒力度,更要以理性开明的价值导向,化解"逆来顺受""忍辱偷生"的心理顽疾,让正义不再沉默,让善良不再隐忍。 (信源:台海网2011年3月23日,安徽村民17年……一审获死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