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伪装成老农,打算去军部开会,谁知路上却被汉奸拦下,

紫蓝谈社会新闻 2024-10-12 11:23:02

1942年,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伪装成老农,打算去军部开会,谁知路上却被汉奸拦下,警卫员正要动手,张云逸却说:“别慌,让我来吧!” 陈毅评价张云逸:"既是一个好主角,也是一个好配角。当主角时能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当配角时则主动配合,精诚合作。"寥寥数语,却道出了这位琼崖革命家的真性情。   张云逸出身贫苦,年少时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便立志投身革命。1909年,仅17岁的他毅然加入同盟会,誓言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夕,张云逸主动请缨,担任炸弹队队长,可惜起义失败,同志们皆壮烈牺牲。   张云逸因侦察敌情外出,侥幸逃脱,后感慨道:"如果那时我不出去买菜,就将是'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   既是同盟会成员,又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熏陶,张云逸对两党的政治主张、奋斗目标有着清醒认识。   1926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34岁,已是国民革命军第25师参谋长,前途无量。   然而,张云逸毅然选择了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他说:"我是为了劳动人民大众的解放才加入共产党的。"   1929年12月,张云逸与邓小平等在广西发动百色起义,担任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   率部3000余人,经湖南、贵州、四川,跨江渡河、翻山越岭,进行了一场"小长征",开辟右江革命根据地。   张云逸晚年回忆,一生令他最骄傲的,便是带红七军"小长征"和随毛泽东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路上,张云逸担任中革军委副参谋长,负责勘察,寻找向导,铺路架桥等工作。他作为身经百战的将领,却甘愿放下架子、埋头苦干,对分内之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正如他所言:"什么是大事?部队过乌江时,毛主席指示去架桥,架桥便是大事。"张云逸的表现,让陈毅赞叹有加。   乌江天险,江水湍急,流速超过每秒2米,一般竹筏难以渡过。而追兵正步步紧逼,时间就是生命。   张云逸巧妙设计,决定搭建浮桥。工兵们日夜奋战,先将竹筏三层重叠,再用竹篾编织粗绳相连,装入重石以固定。   36小时,百余个巨型门桥横跨江面,如巨蜈蚣般盘桓在雾气氤氲的乌江上空。刘伯承亲自验收,走上浮桥,踩踩晃晃,感受其坚实,对张云逸赞不绝口。   浮桥保证了中央红军顺利渡江,甩开国民党8个师的追兵,成为胜利转折的关键。   抗战时期,张云逸已是新四军副军长。1942年,他奉命赴盐城军部开会,行至戴湾交通站,却发现毫无人烟。   原来叛徒彭五变节,同志们不得不隐蔽。张云逸决定乔装改扮,不等援兵,直接渡河。   谁知伪军拦下盘查,情急之下,一警卫战士欲拔枪还击,张云逸按住其手,沉稳道:"不要慌,见机行事。"   他以伪军身份自居,佯称奉命抓捕共军,要伪军小队长带路,前去平桥找叛徒彭五。到达平桥,张云逸一举擒获彭五,将其就地正法,给叛徒以警示。   而对伪军小队长,张云逸晓之以理,劝其回头是岸,弃暗投明。   1949年,张云逸出任广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当时广西匪患严重,民不聊生。   张云逸当机立断,确立"剿匪、稳定、发动群众"的中心任务。两年间,全省剿灭土匪47万余,恢复社会安宁,重建家园,赢得民心。   后来在一次视察中,工作人员提议去游览名胜,张云逸坚决拒绝:"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的啊。"   他每到一处,必召集干部群众座谈,倾听各界心声,排忧解难。日理万机,公务缠身,却丝毫不改其艰苦朴素的本色。   常对家人说:"破布可以做鞋垫,豆渣能当菜吃,我们要勤俭节约。"   为人父母,张云逸事事身作则,耳濡目染。他反复叮嘱孩子们要做个普通人,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送儿子上学,他屡次拒绝送到重点校,要儿女多与工人农民家孩子交往,懂得他们的疾苦。对家乡文昌的教育,张云逸倾力相助,多次购书捐资,还将海口的房产变卖,补贴母校。   从黄花岗血洒青天的红色年代,到共和国万象更新的建设岁月,张云逸的一生,始终奋斗在革命前线。   他不愧为"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