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一个关于“锅盔叔叔”的暖心故事悄然在福州传播开来。故事的主人公胡伟光师傅,是浙江丽水缙云人,2017年和妻子带着家乡的锅盔手艺来到福州,在大学城旁经营起小摊。虽是平凡的小生意,但因锅盔香脆味美,价格实惠,这个小摊逐渐成了学生们的“打卡”之地。然而,今年8月,胡师傅的妻子突遇意外,摔伤住院,还查出其他严重疾病,需要长期照料。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胡师傅一边要照顾卧病的妻子,一边还得经营小摊维持家用,生活的压力重重袭来。然而,这个“小摊背后的故事”被一位大学生随手拍下的视频所记录,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爱心接力。
从“加量不加价”到温情蔓延:福州大学生的爱心排队
胡师傅的锅盔摊位开在福州大学城旁。与许多小摊贩不同的是,胡师傅总会对学生们格外厚待,加量却从不加价,这份朴实的善意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他消瘦的身影,质朴的性格,甚至因岁月磨砺显现的微笑,都让他更像是一位可以信赖的长辈,因此,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锅盔叔叔”。
10月初,胡师傅的故事被一位大学生发布在社交平台上。视频中,胡师傅一边忙着制作锅盔,一边热情地和学生交谈,摊位旁总能见到长长的队伍。令人动容的是,他虽处于艰难的生活环境中,却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无数人。随着视频的广泛传播,福州大学城的学生们也行动起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胡师傅的小摊排队购买锅盔,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支持。
从10月19日起,胡师傅的摊位前开始排起长队,每天从清晨到深夜都不断有学生前来支持,甚至在雨夜中也不曾停歇。学生们的善意让胡师傅感到无比温暖,他感慨地表示:“除了感谢,还是感谢。”这句话虽简单,却饱含了他对大家的真挚感激。
遇到困境不放弃,远方同乡跨越千里相助
在胡师傅的故事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后,不少远在千里的浙江同乡也闻讯而动。10月25日晚,缙云烧饼师傅周凯和谢勇民,连夜坐动车赶到福州,为胡师傅提供支援。周凯是缙云烧饼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曾为杭州亚运会服务过,谢勇民则是缙云烧饼的高级师傅,两人都拥有三十多年的烧饼制作经验。在周末最繁忙的时间,他们放下自己的生意,来为胡师傅分担压力。
当胡师傅得知两位老乡不远千里专程来帮忙时,内心感到无比感动,像是“及时雨”一样,为他分担了不少劳累和辛苦。三位师傅迅速投入到忙碌的锅盔制作中,揉面、包馅、烤制,不停地重复着,而队伍里的顾客也耐心等待,他们的善意和热情在这里汇聚成了一股爱的洪流。
周凯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当天从出摊到卖完,足足五个小时都没有停歇,光锅盔就卖了1000多个,排队的学生始终秩序井然,这份热情和耐心真的让人动容。”胡师傅借助老乡的帮忙得以喘息一口气,周凯和谢勇民也感慨:“排队的学生们甚至要等上三四个小时才能买到锅盔,但他们毫无怨言。”
在困境中延续善意,锅盔叔叔的谢绝捐赠
面对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关心,不少爱心人士表达了捐助意愿,但胡师傅却一一谢绝了。他诚恳地说道:“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一家目前还可以撑下去,不希望大家过度消费或捐助。”他坚持要靠自己的力量度过难关,这份坚毅让人们更加钦佩。
与此同时,福州市的一些爱心单位也伸出援手,帮助胡师傅寻找更合适的店面,希望能在租金上提供优惠,甚至还联系医院为胡师傅的妻子安排了多学科会诊,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面对这些善意,胡师傅无不感恩地表示:“我是浙江人,来福州只是谋生,没想到这里的善意和热情让我觉得像回到了家一样。”
乡情守望,传递互助的温情
浙江的老乡周凯和谢勇民在帮助几天后,因自家店铺需要经营而不得不返回缙云。临行前,他们与胡师傅互留了联系方式,希望在未来能继续支持胡师傅的事业。他们还特意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例如在高峰期可以适量限售,并找到更多帮手,以免长期过度劳累对身体带来负担。正是这份无条件的帮助,让胡师傅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感到支撑和温暖,体会到“他乡遇故知”的深切情谊。
周凯离别时说:“我们会一直关注胡师傅,希望未来能够持续支持,给他提供更多帮助,也希望他的妻子早日康复。”他们的真情和无私精神,成为这段故事中的另一抹温暖。
爱心的延续:锅盔小摊的感恩之路
如今,胡师傅的小摊依然每日被温暖的队伍包围着。为了缓解压力,他谨记老乡的建议,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控制供应。每天清晨6点,胡师傅便开始准备锅盔的材料,忙碌到晚上才得以休息。他坦言自己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但看到这么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内心满是感动,也充满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从“锅盔叔叔”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福州大学城学生们自发组织的爱心排队、老乡们千里奔赴的支持、爱心人士的贴心帮助,都在诠释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守望”。在这份爱心接力中,不论是排队几个小时购买锅盔的学生,还是夜奔千里相助的老乡,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善意,彼此扶持,携手前行。
这个寒冬将至的秋天,因为锅盔叔叔和他的朋友们变得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