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就要到了,走亲访友,全家团聚时有时爸爸妈妈们会遇到一个难题——宝宝想吃辣味食物,到底能不能吃?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烦恼,特别是一些饮食习惯嗜辣的地区,平常家里做饭都要用辣椒。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的家长是希望孩子早点儿习惯辣味食物,与全家共餐时不必增加麻烦。
01
好好吃饭 / 宝宝会喜欢辣味食物吗?
其实从上面的两个截图也能看出,孩子吃辣味食物这件事基本上都是家长主动引导的。
有的家长可能不乐意了,怎么说是家长故意引导的?孩子指着饭桌上的辣椒炒肉非要吃,也是家长引导的吗?
对此我们的回答是——是的。孩子指着餐桌上大人的辣椒炒肉要吃,餐桌旁的几个大人都拦不住一个孩子吗?孩子怎么吃到嘴里的?
所以孩子吃辣味食物这件事儿,孩子的好奇心确实有影响,但主要还是家长同意、允许孩子尝试辣味食物。
从我们这么多年接触到的孩子来说,没有孩子会在第一次尝试辣味食物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常开心和兴奋的表情。因为辣不是味觉,是一种痛觉。对于痛觉更加敏感的小孩子来说,辣味带来的刺激远超成年人。
有的家长感觉这么说不太对,周围也有孩子“无辣不欢”的。这是因为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吃辣椒时辣椒素激活细胞膜上TRPV1蛋白质的通道,传导给神经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是灼烧和疼痛的感觉。但这种激活不是真实的高温和强酸带来的危害,它只是模拟了一个危险信号,实际伤害是没有的。而人脑会在TRPV1受体激活后产生内啡肽。
这时对于我们来说吃完辣味食物疼痛和烧灼的感觉出现,大脑也立刻分泌了内啡肽,但后续并没有实际的伤害发生,于是多分泌出的内啡肽相当于白得的。所以,吃辣椒的那一刻虽然是痛苦的,但辣劲过去后就是持续一小段时间的放松和愉悦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刺激下会反复尝试吃辣椒。
所以我们如果看到有小朋友一边“嘶哈嘶哈”表情痛苦,但还要去吃辣椒,说明他不是第一次吃,而是吃了很多次之后“上瘾”了。
另外,多数用辣椒制作的菜肴都是重油重盐,同时添加一些肉类等食物搭配,而且都是复合味,味道够重,有肉类食物搭配,刺激过后感觉到轻松愉快,这是很多孩子喜欢吃的主要原因。
02
好好吃饭 / 宝宝能吃辣椒吗?
我们的建议是虽然说“酸甜苦辣咸”,辣味食物在中餐里占有重要地位,一些地区也有嗜辣的饮食习惯,但还是希望家长把是否吃辣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对于心智发育还未成熟自控力差的孩子来说,吃辣这件事儿真的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无数成年人吃辣椒拉肚子、口生疮,各种生理不适却戒不掉辣椒,如果有朝一日孩子生病了或者一些原因必须饮食忌口时,就能立刻不吃辣了?
关键是孩子的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不能和成年人相比。
从生理结构看,他们的胃肠黏膜相较成人更为薄弱,就好比是一层脆弱的保护膜,难以抵御外界的强烈刺激。消化酶的分泌量也相对不足,如同工厂里工人数量不够,无法高效处理大量 “订单”,食物的消化进程便容易受阻。
此时若频繁进食辣食,辣椒素等刺激性成分会直接刺激娇嫩的胃肠黏膜,使得黏膜充血、水肿,就像皮肤被过度摩擦后发红肿胀一般。而且,由于发育限制,大量进食后难以充分消化分解,长时间淤积在胃肠中,进一步加重胃肠负担,打乱正常的消化节奏。
因为脾胃脆弱的孩子极易出现各种问题,积食就是常见的表现之一。辣可以刺激食欲,从而导致孩子进食过多后,食物积滞在胃肠,腹部会变得圆鼓鼓的,摸起来硬邦邦,孩子还可能会喊肚子疼,食欲也会明显下降,以往爱吃的食物摆在面前也提不起兴趣。所以,辣食是双刃剑,既可以刺激食欲,又容易出现积食的问题发生。那么“适度”是最难把控和界定。
网络上有一些育儿大V说孩子吃辣椒有好处,说辣味和酸甜咸味一样是味觉,孩子能吃的话就不必干预。这种观点是有隐藏条件限制的。如果单指“辣味”或者“辣椒”,确实,辣可以促进食欲,增加食物的摄入种类和摄入量,比如蔬菜,通过辣来刺激食欲蔬菜摄入,能助力孩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通便润肠的作用明显。还有胡萝卜素,它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视黄醛或视黄醇,对孩子正在发育的眼睛益处多多。当孩子适量摄入辣食,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使得原本平静的胃肠开始 “积极工作”,从而起到开胃的效果。孩子面对饭菜时会更有食欲,主动拿起碗筷,大口吃饭,确保各类营养物质顺利进入身体,为成长加油助力。
但,“辣味”和“辣椒”不能和孩子喜欢吃的“辣味菜肴”划上等号,如果认为孩子吃辣没问题,那么辣条算不算?有辣味的各种油炸食品算不算健康?家中炒制的辣味菜品,如果仔细感受的话会发现只有大量油脂,而且食物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才是最美味的。一旦油脂少了,温度降低变凉了,辣味的食物就不好吃。这是因为细胞膜上TRPV1蛋白质的通道打开给神经传递信号的条件之一是“超过43摄氏度的温度”。
如果孩子过量食用辣味食物,辣椒素就如同尖锐的小刺,直接扎向脾胃娇嫩的黏膜。胃肠黏膜受刺激后,会迅速充血、水肿,孩子的胃部、腹部便会传来阵阵疼痛,疼得他们额头冒汗、蜷缩身体,甚至哭闹不止。随着辣食摄入大量的油脂后,肠道在这双重刺激下蠕动也会失控,过快的蠕动使得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来不及充分吸收水分,就被快速排出体外,引发腹泻,孩子频繁跑厕所,小脸变得苍白虚弱。身体的正常代谢节奏被打乱,营养吸收受阻,孩子生长发育的步伐也会因此放缓,个头可能比同龄人矮小,身体也较为瘦弱,精神头不足,学习玩耍都易疲惫。
03
好好吃饭 / 宝宝怎么吃更健康?
辣,要递进供给
辣的供给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食用的辣常见5种植物,分别是葱、姜、蒜、洋葱、辣椒。其中食材辣感各有不同,我们先看看差异性方便认知如何添加。
1、葱中的辣味成分比较复杂,其中含有的硫化物等物质会产生一定的刺激性味道。葱的辣度可以说是非常低的。在烹饪中,葱主要起到增香、去腥的作用,而不是提供强烈的辣味。
2、蒜中的含硫化合物是其辣味的主要来源,其中大蒜素具有较强的刺激性。蒜的辣度比葱稍高一些。在烹饪中,蒜可以增加菜肴的风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3、姜中的姜辣素等成分赋予了它独特的辣味。姜的辣度与蒜相近,在烹饪中主要用于去腥、增香和调味。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暖胃、驱寒等。
4、洋葱的辣味相对较为温和,洋葱的辣味主要来自含硫化合物,从硫化物角度考虑和葱的口感辣感体验类似。
5、辣椒通常被认为是这几种食材中辣度最高的。辣椒的辣味主要来自辣椒素,不同品种的辣椒辣椒素含量不同,辣度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小米辣、朝天椒等品种的辣椒辣度较高,而青椒、甜椒等品种的辣度则相对较低。
日常菜肴中,葱、蒜、姜、辣椒被称为 “四辣”,虽然都是 “辣” 但 “靶子不同”。葱辣嘴、蒜辣心、姜辣胃、辣椒辣两头。洋葱中蒜氨酸酶和硫化物会产生辣度和刺激性气味,通过高压高热处理可以降低洋葱的辣度。
知道辣味不同,辣感差异,给宝宝选择辣的来源就清晰了。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辣感体验,添加的顺序分别是:葱(或洋葱)——蒜——姜——辣椒
液体添加方法——先从水到油的逐步递进
液体添加常见的是水和油两种介质载体,从水开始添加一方面是稀释浓度,一方面是增加芳香气味。水添加后可以选择油作为介质载体。可以选择先葱水添加辅食中,在到葱油添加辅食中。例如调制馅料,加葱水适应后,在添加葱油。完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添加,从辣感的低到高的逐步适应。其它的辣味食材也可以进行这种添加递进,比如蒜水——蒜油,洋葱水——洋葱油,辣椒水——辣椒油,姜水——姜油。
固体添加方法——先从碎到整的逐步递进
以蒜举例说明,蒜泥、蒜末、蒜片、蒜瓣(拍裂)。完成了从碎到整的变化。越碎的固体食物,咀嚼次数越少,吞咽速度越快,因为缺少了反复咀嚼的过程,辣的感受会越低。给辅食添加过程中越碎刺激也就越低,保证宝宝更好接受辣感刺激。
辣——因地而异,四季不同
春季:温润初启,浅尝辣意
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宝宝的身体也在适应季节转换。此时,饮食应以清淡、温和为主,但适量的辣可以帮助宝宝驱散湿气,提升阳气。
1~3 岁的低龄宝宝,可以选择葱、姜、蒜、洋葱为主,甜椒这种低辣度的辣椒为辅。既能补充营养又温和开胃。每天控制在5-30克适宜。
4~6 岁的孩子,除了葱、姜、蒜、洋葱之外、可以添加少许青椒和小米辣椒油,既能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又能助力孩子适应春季的气候特点。每天控制在20-50克适宜。
夏季:暑热当道,巧驭辣热
炎炎夏日,宝宝食欲容易受高温影响而不振,适量辣能刺激食欲,但又要谨防上火。
1~3 岁的宝宝,可自制清凉微辣的蔬菜添加,例如凉拌菜中添加小米辣椒油,既能激发食欲又能让宝宝尝到别样风味。每天控制在5毫升以内适宜
4~6岁的孩子,可以考虑选择加入少量蒜蓉辣酱(蒜末多、辣椒少的自制熬煮或蒸制酱料为宜)拌菜、拌面食用,每周 3 - 4 次,每次酱料用量 10 克左右,既能下饭又可避免孩子便秘。
秋季:干燥渐临,慎调辣量
入秋之后,气候逐渐干燥,宝宝的身体容易缺水,此时吃辣要格外小心,避免加重燥热。
1~3 岁宝宝在这个季节尽量少吃辣,如果要尝试,搭配好足够的蔬菜保证润燥的前提下,以碎的形式添加,比如蒜末,葱末等,每周 3-4-次,补充营养的同时避免刺激。
4~6 岁的孩子,在馅料的同时,可将馅料调制成微辣口味,如白菜猪肉馅加入少量切碎的洋葱,增加风味,每周2-3次即可。但食用后要督促孩子多喝水,确保身体水分平衡。
冬季:寒冷却宜,暖身有度
冬季寒冷,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抵御严寒,适当吃辣能促进血液循环、暖身驱寒。
1~3 岁的低龄宝宝,可以煮粥品的同时,在出锅前加入少许葱花,葱的香气短暂释放的暖意让粥更具风味,每周 2 - 3 次,帮助宝宝温暖过冬。
4~6岁的孩子,周末家庭聚餐时可适量吃点辣火锅,以清汤为主,清汤中可以放10-20克干辣椒段,既能享受冬季的热辣氛围,又不会因过度吃辣给身体造成负担。
总而言之,“辣味”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食物味道带来的身体感受上的变化。需要家长注意的是日常菜肴和零食的选择,要注意避免高油高盐高脂肪的辣味食物或搭配。家庭饮食习惯和地域风俗固然重要,但更要关注孩子健康饮食观念的培养。吃饭这件事儿要持续人类一生,能不能吃辣,要不要选择吃辣,我们还是建议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选择。家长在提供食物时提供健康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