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3年,袁世凯如同一只“白头翁”,摇身一变,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通过一纸

鹏举谈历史 2024-10-11 18:49:35

在1913年,袁世凯如同一只“白头翁”,摇身一变,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通过一纸《中华民国约法》,他将革命的果实收入囊中,独揽内政与外交大权,真是“得意洋洋”。然而,风头正劲的他,似乎忘记了历史的教训,竟然开始谋划自己的“皇帝梦”。 转眼到了1915年,正当西方列强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忙得不可开交之际,日本却乘虚而入,打算“独吞”中国,向袁世凯提出了一个名为“二十一条”的屈辱计划。袁世凯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丧权辱国的要求,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袁世凯在成为大总统后,试图修改宪法,重塑权力结构,心中那股野心愈发膨胀。身边的亲信们更是“拍马屁”,一味迎合,致使他竟然有了倒退历史、称帝的想法。想当年,革命者们浴血奋战,难道就为了让他重蹈覆辙? 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袁世凯不得不借助外力。此时,日本如同一只狡猾的狐狸,趁机向袁世凯伸出了“橄榄枝”。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列强顾不上中国的事,日本便开始了其扩张计划,声称要“保卫大东亚和平”,并迅速占领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领土。 日本的“胜利”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心中暗想:不如趁机将中国“独吞”。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袁世凯,认为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代理人”。于是,二十一条的“美味”便在这时被端到了袁世凯的面前。 当日本驻华大使日置益将“二十一条”递到袁世凯手中时,袁世凯心中明白,这绝对是个圈套。面对这份“厚礼”,他怒火中烧,心中暗想:“这简直是个‘耻辱柱’!”可他也知道,面对如此强大的外敌,中国政府当时并没有与日本“硬刚”的资本。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袁世凯决定采取“拖延战术”,他故意在谈判中磨蹭,派陆征祥与日本人“耗时间”。与此同时,他还祭出了“拉外援”的第二招,迅速将谈判的内容泄露给美国公使,希望借助外力施压日本。 果然,消息传出后,西方列强纷纷抗议,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对日本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经过84天的漫长谈判,日本被迫对“二十一条”进行了修改,但其吞并中国的野心依然不改。 到了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心急如焚,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下签署了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大片领土和主权就此拱手相让,中华大地顿时哀声遍野。消息传出后,国内外的爱国人士纷纷站出来,掀起了讨袁运动,愤怒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天也被定为“五九国耻”日。 在这之后,袁世凯的野心并未消减,反而愈演愈烈。1915年12月12日,他推翻了共和制,复辟帝制,自称皇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为了实现自己的称帝梦,他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进一步丧失了中国的主权。 尽管“二十一条”后来被废除,但这场丧权辱国的悲剧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外蒙古也因此从中国的领土中分离出去。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野心与私利终将以悲剧收场,袁世凯的故事如同一出荒唐的戏剧,值得后人深思。

0 阅读:20
鹏举谈历史

鹏举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