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说:“朱温比曹操更狡猾!”俩人都是乱世枭雄,但朱温的处境其实更棘手,曹操在许昌,主要就是对付袁绍、吕布这些人,打赢官渡之战后基本就坐稳了北方老大的位置。可朱温在汴州的日子可不好过,四面八方都是劲敌,局势比曹操那会儿复杂多了,为了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发展,朱温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耍的花招简直令人称奇...... (主要信源:登载于党史博览 2022-5-2关于“毛泽东评后唐灭梁:‘朱温之狡猾过于曹操’”) 乱世之中,枭雄并起,五代十国的历史舞台上,朱温与李克用这两位主角的较量,堪称一出精彩的权谋大戏。 砀山小镇,一个落魄的青年正在刘崇家中帮佣,这个名叫朱温的年轻人,生性狡黠,为了一顿酒钱竟偷卖主家的锅具。 谁能想到啊,“街头混子”竟然后来当上了皇帝,说起来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朱温年轻的时候可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混混,整天无所事事地在街上晃悠。 打架斗殴、偷鸡摸狗那是家常便饭,可就是这么个看起来毫无出息的家伙,命运却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黄巢那会儿闹得挺凶,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朱温心想,这不就是我的机会吗? 二话不说就加入了义军,哪知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没多久就在军中混出了名堂,可朱温可不安分,他心里盘算着更大的野心。 眼看义军不行了,这家伙立马翻脸不认人,转眼就投靠了朝廷大将王重荣,皇帝还给他赐了个"全忠"的美名。 谁知道这个"忠诚"的家伙后来干的都是些什么勾当,有网友锐评:“朱温这人啊,说他无耻吧,还真有点本事;说他有本事吧,又尽干些不要脸的事。” 反正这人是越混越开,最后竟然真的当上了皇帝,与此同时,另一位枭雄李克用也在崛起,这位沙陀族首领,以太原为基地,在混战中逐步扩张势力。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上原驿之变,成为两人结下深仇的导火索,朱温深知时机未到,暂时示弱,遣使谢罪。 朱温表面上对罗弘信毕恭毕敬,连称呼都是"六兄",还说什么"有倍年之长",听着多么谦卑,但可别被他这副乖巧模样给骗了,这家伙心里打的什么主意谁知道呢? 说白了,朱温这是在下一盘大棋,他对罗弘信示好,不过是为将来的争斗做铺垫罢了,每一步看似随意,实则都是精心设计的,所以毛主席说他更狡猾,还真不是虚的。 待时机成熟,又借机除掉罗弘信的亲信,最终吞并了魏博的地盘,一位老臣感叹:"此人心机深沉,比曹操还要狡猾百倍。" 反观李克用,虽然勇猛过人,却在用人方面屡屡失误,他错杀大将李存孝,重用反复无常的李罕之。 公元897年,李克用派兵讨伐叛逃的刘仁恭,却在安塞遭遇重创;次年,李罕之背叛投靠朱温,太原门户洞开,让李克用腹背受敌。 朱温军队势如破竹,一口气拿下了绛州、河中这些重要城池,平时耀武扬威的李克用,这回也只能低头认怂了。 不过朱温可没打算就此收手,立马调了精锐部队,兵分五路直扑太原城,就在太原快守不住的时候,李克用的倔脾气上来了。 不听手下人劝他投降,反而带着最精锐的骑兵,趁着夜色去偷袭敌营,老天爷还真帮他——连着下了好几天的大雨,搞得朱温那边粮草运不上来,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军。 这仗打得,与其说是比实力,不如说是比谁更倔、更能扛,朱温善于伪装,可以毫无底线地达到目的。 李克用虽有缺陷,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其子李存勖日后的崛起埋下伏笔,可那个以小混混起家的朱温,却最终倒在了自己的儿子手中、 朱友珪在弑父前,怒骂"老贼万段",道尽了这个家族的畸形与悲剧,而李克用虽然功业未竟,但他在绝境中的坚持,为后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五代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乱世之中,不仅需要权谋,更需要坚守,这场跨越数十年的博弈,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给我们诸多启示。
毛主席曾说:“朱温比曹操更狡猾!”俩人都是乱世枭雄,但朱温的处境其实更棘手,曹操
易信娱乐
2024-10-11 13:10: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