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我国截获日军电报,可专家研究好几天就是解不开,随后向华罗庚求助。华罗

精彩历史 2024-10-10 15:08:18

1943年,我国截获日军电报,可专家研究好几天就是解不开,随后向华罗庚求助。华罗庚仅用一晚便破解密码,挽救了昆明几十万人的性命! 1943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中国情报部门像往常一样忙碌着。他们截获了一份日军电报,本以为是寻常之事,没想到却是个烫手山芋。这电报上的字密密麻麻,像是天书一般,专家们绞尽脑汁也解不开。 几天几夜,专家们围着这份电报打转,眉头紧锁,可就是找不到头绪。他们心里清楚,这电报里藏着的信息,可能关乎成千上万人的性命。时间紧迫,压力山大,他们不得不向外界求助。 就在这时,华罗庚的名字被提了出来。他,可是数学界的奇才,解起密码来,那简直是手到擒来。专家们一拍即合,立刻向华罗庚发出了求助信号。 华罗庚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坐在桌前,对着那份密电,开始了他的解密之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夜色也越来越浓。然而,华罗庚却像是被这份电报吸引住了一般,越解越起劲。 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华罗庚的眼中闪过了一道光芒。他破解了密码!那些原本杂乱无章的字符,在他的眼中变得井然有序起来。他迅速将电报的内容翻译出来,并立即上报给了上级。 原来,这份电报是日军准备对昆明发动大规模空袭的作战计划。由于华罗庚的及时破解,中国军队得以提前做好准备,成功避免了这场灾难。昆明几十万人的性命,就这样被华罗庚的一夜努力所挽救。 这个故事,在后来被人们广为传颂。华罗庚的名字,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一份力量。俞大维,国民政府兵工署的掌舵人,心里头沉甸甸的,他知道手里这份电报的分量。毕竟,自己是哈佛出来的,见识过不少大风大浪,但这份电报上的加密方式,真是让他头疼不已。这不仅仅是密码那么简单,它关乎到无数人的命运,几十万条生命可能悬于一线。 正当他愁眉不展,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脑海里闪过一个名字——华罗庚。这位老兄,数学界的大腕儿,不仅是他哈佛的老同学,更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数学天才。俞大维心想,说不定他能行。

0 阅读:2
精彩历史

精彩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