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炮火在越军阵地频频炸响,可团长却纳了闷:“炮兵还没到位,这炮火是从哪里来的?” 在1979年的那场捍卫边界的激烈战斗中,咱们军队的炮声轰鸣,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点燃。可奇怪的是,团长心里直犯嘀咕:“咱们的炮兵兄弟还没就位呢,这炮火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老话儿说,“机遇是给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的”。这话儿,不仅平时管用,到了战场上,更是灵验得不得了。那时候,有个小伙子叫李金斧,他就是这句话的活生生例子。他呀,不仅胆子大,脑子也活络,关键时候,愣是干出了一件让大伙儿都刮目相看的事儿。 故事是这样的,正当战斗打得热火朝天,大家都盼着炮兵支援的时候,李金斧却瞅准了一个空档。他心说:“咱们不能光等着,得自己想办法!”于是,他就开始琢磨怎么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结果,你猜怎么着?他愣是用一种大伙儿都没想到的方式,给敌人送去了“惊喜”。 这一招儿,不仅让敌人乱了阵脚,也为我军赢得了宝贵的战斗时机。李金斧的名字,也就这么在战场上响亮了起来。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啥时候,只要咱们有心,有胆,有智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赢的仗!在1976年,刚满19岁的李金斧,怀揣着对军营生活的无限憧憬,踏上了军旅生涯的征途。不过,命运似乎给他开了个玩笑,他被安排到了营建连,日复一日地与泥土和砖石打交道,远离了他梦寐以求的战火硝烟。这份“土味”十足的工作,让李金斧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他梦想着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却只能在工地上挥汗如雨。 但命运总是眷顾那些不懈努力的人。李金斧的勤奋和坚韧,像一块磁铁,吸引了连长的目光。连长看出了他身上的潜力和对军旅的热爱,于是决定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将他推荐到了团部教导队。 初到教导队,李金斧凭借着健壮的体格和惊人的力量,给老班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在首次考核中,他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射击这一项勉强过关。这个结果让老班长大跌眼镜,也让周围的人开始质疑他的能力,甚至有人戏称他为“生锈的斧头”。 面对这些质疑和嘲笑,李金斧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他深知,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打破这些偏见,证明自己。于是,他开始了更加刻苦的训练。别人练一遍,他就练两遍;别人练一个小时,他就练两个小时。同时,他还虚心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请教,不断汲取知识和技巧。 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李金斧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他的考核成绩如同火箭般飙升,从曾经的垫底一跃成为连队中的佼佼者。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一把锋利的斧头,更是一把能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利剑。李金斧不满足于现状,他主动学起了炮兵的手艺。虽然不能说每次都中靶心,但他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放炮技巧,成绩也相当不错。时间到了1979年2月17日,咱们和越南的冲突爆发了。李金斧所在的部队,任务就是拿下越南人占着的316号高地。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炮火在越军阵地频频炸响,可团长却纳了闷:“炮兵
精彩历史
2024-10-10 15:08:1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