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觉悟:永远都不要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罗凯天出发 2024-10-08 12:25:54
这次回老家,多年没见的侄子已长成177的大小伙儿了。姑姑却格外着急,原本成绩不错的侄子似乎不爱看书了,沉迷于游戏。 趁我这个“家族之光”的表叔回家,安排“言传身教”的任务。于是,有这么一些对话: 🎬 姑姑:快中考了。多看书,少玩游戏。 侄子:作业已经做完了! 姑姑:多看看书,巩固巩固! 侄子:A同学还在外面旅游呢! 姑姑:他倒数几名,你跟他比?! 侄子:B同学刚才还和我连线打游戏呢! 姑姑:人家年级第一! 🎬 姑姑:表叔从小学习没人管,现在都是博士了。你要好好学习! 侄子:知道了… 自己高中时有同学主动要求同桌,希望提升一下成绩。我从小话多,上课经常聊天,但总会边聊天边听课。回到家和爷爷奶奶生活,没有电脑网络,没事就会看书。谁知道,同桌白天专心与我聊天,晚上不是玩游戏就是参与父母安排的各种活动。一个月后,同桌成绩不仅没进步,反而下滑了十几名。 与此类似,一直崇拜带我进入律师行业的师傅,然而师傅总说“我是不可复制的”。很久摸不着头脑。 这次被安排这一“命题作文”,似乎恍然大悟。所谓“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差异化的,不能简单复刻。 因家庭原因,追求成就感和认可是我很重要的精神需求,对“大家都…”保持怀疑则是天生性格。因此,读书时大家都玩游戏反而保持距离,更关注作为学生更易获得认可的成绩。 必须承认,中国文化中,“从众”和“同辈压力”是普遍存在的,特别对年轻人而言。因此,简单说“别人怎样,你就该怎样”非常常见。 从另一个角度讲,不玩游戏可能是家庭条件不好;玩游戏可能是因现实生活缺乏认可或融入群体的需要,或是个人兴趣与天赋所在… 因此,分析和评价一种生活方式是否值得借鉴时,洞察彼此客观条件与底层需求是极为关键的,然后“因势利导”。 川渝说书大师李伯清有一段话:人总爱和别人比较。人家的房子再大,也不会给你住;羡人家的钱再多,也不会给你用;慕人家的媳妇儿再美,即便离了婚也不会嫁给你!回到自身和当下,才是真真切切。其实这和四川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俗语也很相似:“关你屁事!”“关我屁事!”“各管各的事!” 总之,找到自己,接纳自己,做好自己,才是每个人的人生命题。永远都不要,也不可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归根结底,我们终究只能成为自己!
0 阅读:0
评论列表
  • 2024-10-08 15:36

    确实如此,这几天重温【孤独六讲】,感受颇深

  • 2024-10-08 15:44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

  • 2024-10-08 16:35

    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