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市游记

张济很聪明 2024-10-15 19:32:43

2024年10月13日,跟旅游团到兴化游览。

兴化金东门老街。

大华饭店的早茶很有特色。

状元巷是明嘉靖年间状元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状元巷头跨街的石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单门双柱。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李春芳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二零零九年一月五日,泰州兴化市修复了状元坊。

赵海仙,清末(1830—1904)江淮名医,名履鳌,海仙为其字,以字行。兴化人,祖籍高邮,世代行医,望重一方。他自幼学医,尽得家传,对中医典籍融会贯通,学识广博,颇有造诣,遵经而不泥古,善治疑难杂症,人称“赵半仙”。著有《霍乱辩症》、《续辩证录》、《阴阳五行论》、《赵氏秘药》等。医案为多部传世医典录入。

赵海仙洋楼又名赵海仙故居。建于清末,一处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筑。整个故居占地面积88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99平方米。赵海仙洋楼由扬州大盐商出资,江都木行主献料,宁波匠人承建,延请日本人设计,旨在报答治病救命之恩,建后赠与赵海仙先生。当年赵海仙一直在洋楼居住、行医、研读、著述。这座建筑既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代名医、仁医,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实证。由此直接带动了兴化的上池斋、鹤山堂、饮和堂等药店的兴隆。

1986年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上池斋药店,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东城外大街10号,是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民国十八年(1929年),“上池斋”第五代业主方少泉仿上海国药号式样,将店面改建成石库门,同时将近200平方米的店堂地面铺设进口彩色釉面方砖,主次三个柜台饰以进口青花釉面方型瓷砖。

2013年3月5日,上池斋药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家大司马府。

成家大司马府是明代兵部尚书成琎的府第,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后于明洪熙元年改建。原为东西两轴各8进,今存东6西7共15进,一律青砖黛瓦马头墙,基本保持原有规模。现成家大司马府内存有兴化市各种非遗展示馆,非常值得一看,可以快速了解兴化人文民俗。

东岳庙。

兴化东岳庙,是著名的道教丛林,位于兴化城内东大街,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首任住持姜可常,为全真教刘长春嫡传。

八字桥位于兴化老城区中心地段,即四牌楼东侧,东城内大街与北城内大街相交汇处,横跨南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一座单孔花岗岩石桥。据有关史料记载,八字桥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距今已有近540年历史。

兴化四牌楼在明代称做“四攒坊”,清代以后叫四牌楼。四牌楼为四柱四门的亭阁式。它两层重檐,八角飞翘,顶上“五岳朝天”,显得十分庄重而典雅。四牌楼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后、万历十九年以前,即1559年至1591年约30年间。

四牌楼悬挂47块匾额旌章兴化籍历史人物75人81人次,上自南宋开科第一,下迄民初仁寿之征,跨越五个朝代。

兴化市博物馆,郑板桥纪念馆。

郑板桥纪念馆是纪念清代“扬州八怪”代表人物,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

千垛景区。

垜田风光。

江苏电视台在拍摄一部关于兴化历史的短片。

兴化垛田,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垛田街道,是江苏里下河腹地湖荡沼泽地区一种独特的传统农业系统。兴化垛田的形成开始于唐朝。古人架木浮田、垒土成垛,形成高出水面1米以上的田块,内部田畦间以垛间沟相隔,一般沟深20~30厘米,呈现出万垛耸立、河网密布、稻田棋布的景观。当地群众为了应对水患灾害,筑圩堤,建排灌设施,逐步发展成包含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在内的复合灌排工程体系。兴化垛田是以本土农民为主体,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维系的一个活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农业和文化价值。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是国内外唯一、里下河腹地独有的、分布在兴化湖荡区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在灌溉与排水工程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代表性。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创建后,改善了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增加了粮食产量和人口承载力。独特的水利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

2014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9年10月,兴化垛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10月6日,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被国际灌排委员会公布为(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