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3日,一女子走到孙传芳背后,近距离连开3枪。第一颗子弹从

访枫说人间百态 2024-10-01 12:16:13

---1935年11月13日,一女子走到孙传芳背后,近距离连开3枪。第一颗子弹从后脑射入,前额穿出,脑浆四溅,孙传芳当即倒地;第二颗子弹从太阳穴打入,前额穿出;第三颗子弹从腰部射入,前胸穿出,3枪后孙传芳当即死亡。 1935年,一个看似平凡的午后,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历史铭记了一个女子的名字——施古兰。那天,她鼓起前所未有的勇气,悄无声息地靠近了曾经权势滔天的军阀孙传芳,冷静而果决地扣动了扳机,三声枪响,终结了一个时代的阴影。 这一举动,如同惊雷划破长空,不仅震撼了整个中国,也让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颤。人们纷纷议论,这不仅仅是个人恩怨的终结,更像是历史长河中,正义与邪恶较量的一个缩影。正应了那句老话:“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头?”但复仇的火焰一旦点燃,就如同狂风中的野火,肆意蔓延,难以控制。 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风雨交加、动荡不安的年代,一同探寻这场复仇背后的故事。那是一段充满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岁月,施古兰与孙传芳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又是什么力量,驱使她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一切的一切,都将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一一揭晓。在那个岁月静好的1935年11月13日午后,上海佛教居士林内,诵经声悠悠,宛如世外桃源。然而,这份宁静被施古兰的到来瞬间打破。她,一个外表平凡、内心却波澜壮阔的女子,怀揣着沉重的仇恨,一步步走向正沉浸于经文世界的孙传芳。手中紧握的勃朗宁手枪,是她复仇的利器。 枪声骤然响起,三声连发,每一声都如同命运的重锤,击碎了孙传芳的生命。第一枪,从后脑穿入,前额迸溅出血花;第二枪,太阳穴进,前额出,致命一击;第三枪,腰部入,前胸出,彻底终结了这场恩怨。施古兰在这一刻,仿佛放下了背负多年的巨石,眼中既有解脱的光芒,也透露着难以言喻的疲惫。 这一切的根源,是她对父亲施从滨的深情与复仇的渴望。施从滨,曾是张宗昌麾下英勇的军长,却因战争的不幸,落入孙传芳之手,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斩首于火车站。那一刻,施古兰的心灵被深深烙印,复仇的火焰在她心中熊熊燃烧。 父亲离世后,施古兰的生活变得异常艰辛。她不仅要独自承担起照顾年迈母亲的责任,还要抚育年幼的孩子。然而,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那份复仇的执念始终如影随形,成为她前行的动力。她带着家人迁居天津,一边努力维持生计,一边在暗处寻找孙传芳的踪迹。孙传芳为了逃避追杀,隐姓埋名,混迹于市井之间,让施古兰的追踪之路充满了重重困难。 但施古兰没有放弃,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父亲的深情厚谊,最终找到了孙传芳并完成了复仇。这场跨越多年的恩怨情仇,在这一刻终于画上了句号。日子就这么过着,直到施古兰偶然间得知,孙传芳的孙子孙女竟在法租界的一所学校求学。这消息像闪电般击中她,让她意识到,这或许能成为揭开孙传芳行踪的钥匙。她四处打听,终于锁定了孙传芳的藏身之处。 施古兰可不是个冲动的人,她决定报仇,但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谨慎。她精心策划,先是通过丈夫的关系,悄悄弄到了一把勃朗宁手枪,并仔细装上了六发子弹。然后,她摇身一变,成了个虔诚的女居士,悄悄混进了佛教居士林,耐心等待那个完美的时刻。 1935年的11月13日,这一天后来被历史铭记。当孙传芳踏入居士林的大门时,施古兰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她心静如水,双眼紧盯目标,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三声枪响,干净利落,孙传芳应声倒下。那一刻,积压在施古兰心头的仇恨,仿佛也随着子弹的飞出而消散无踪。事情过后,施古兰并未一走了之,而是勇敢接受了法律的裁决。考虑到她出于孝心为父报仇,国民政府慈悲为怀,免去了她的罪责。施古兰此举不仅赚得了民众的同情与声援,更成了正义的化身。她的复仇之旅虽历尽磨难,却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施古兰的故事,远超乎个人恩怨情仇的范畴,它是一部讲述勇气、毅力与正义的壮丽史诗。在那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施古兰以一己之力,展现了何为真正的侠肝义胆。她不仅雪了父仇,更为饱受欺凌的苍生点亮了希望的灯塔。施古兰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即便世事艰难,也要敢于直面挑战,矢志不渝地守护内心的信念。如果你对这段历史小故事有兴趣,不妨在评论区大胆发表你的见解,和我们分享你的感受吧!我们这篇文章只是想把历史事件原原本本地讲给大家听,如果哪里不小心冒犯到了谁,或者你觉得有不对的地方,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保证,一收到消息就会马上处理,把不合适的部分撤下来。非常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有你们真好!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