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参观梅山水库后在日记中写道:“愚衷心感想甚多,自愧不如共产党多矣!”梁漱溟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4-10-01 08:40:27

梁漱溟参观梅山水库后在日记中写道:“愚衷心感想甚多,自愧不如共产党多矣!”梁漱溟还不吝笔墨地称赞毛泽东的领导才能。他的次子梁培恕后来回忆道:“父亲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写书肯定‘大跃进’的人。”“在中国现代史上,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从来没有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样得到大发挥、大表现。显然六七亿人如果没有共产党毛主席,恐怕今天也还是一盘散沙、瘫痪无力的,出现不了什么奇迹。为什么共产党毛主席能领导,而旁人不行?”这就是梁漱溟对建国十年的评价。 主席深信我们定能超越洋人:他坚定地表示,“洋人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外国人在他们眼中也是洋人,月球上观之,我们亦是神仙。我坚信,凭借我们的努力,定能学有所成……自古以来,儿子常超越父亲,学生往往胜过老师,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具活力,观戏之人亦能理解剧情胜于演员……我坚信,我们绝不逊色于洋人,更要立志超越他们!”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地稳步实施。 在实现革命化、现代化的时间估算问题上,毛主席曾有过多种设想。1955年3月,他指出,要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需要付出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当时,他预计这需要整个下半世纪的时间,即五十年。后来,他又提出大约需要经过10个到15个五年计划,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56年9月,他在接见参加中共八大的南共联盟代表团时又说: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50年至100年的时间。这些估计无疑是比较实际的。然而,在后来开展的“大跃进”运动期间,他一度将这个时间提前了。经历了挫折之后,毛主席对中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时间估算也更为切合实际了!   1961年,毛主席在接见英国蒙哥马利时说:“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好几百年。……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的时间。” 1962年1月30日,毛主席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赶上并超过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他要求大家宁愿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因此把时间设想得更长一些。他说:资本主义国家用三百年时间建设了强大的经济,而在我国,用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这有什么不好呢?他告诫大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我们全党的知识都非常有限。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   毛主席是特定时代的巨人。在这个历史的转型期,毛主席凭借其独特的才能、学识、意志、气质与性格,出色地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然而,建国以后,面对突如其来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毛主席知识结构中的欠缺也逐渐显现出来。从他的读书生活中可以看出,他广博的知识结构中缺乏现代化大生产和社会化管理方面的知识。 至于经济方面管理的书籍,特别是国外有关社会化大生产管理的书籍,他读得更少。这一情况不可避免地使他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局限,产生某些不利的影响。 1962年1月30日,毛主席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坦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的许多问题,我还不懂得。……在这方面,我的知识很少。我注意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因此,他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在经济建设方面,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文化带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更准确地说,是一个超越的时代。中国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在新世界阳光的照耀下,如同在中国文化黯淡的天空上闪烁的“繁星”,在沉寂的死亡地带上顽强生长的“野草”。而毛主席,只是这千千万万青年中的一员。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将自己比作“小草”或点点的“繁星”……这位来自中国乡下偏僻山庄的人物,别出心裁地将自己比作一只虎踞在池塘边的绿杨树下的青蛙: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 一个十六七岁的乳臭未干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无疑是狂妄至极。然而,那个时代恰恰需要这样的人才。仅仅过了四五年,这只“青蛙”便鼓起了勇气的鼓声,一鸣惊人,成为了小天地里的领袖人物;   过了二十年,这声音便响彻中国的半边天——红色阵营; 又过了二十年,这声音便传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毛主席勤俭节约的思想与风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带领人民战胜贫穷、走向富裕。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