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这位共和国的国宝级科学家,在晚年的时候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2009年10

木子谈谈历史 2024-09-30 21:12:45

钱学森,这位共和国的国宝级科学家,在晚年的时候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2009年10月31日,北京,301医院。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双目紧闭,呼吸微弱。这位老人就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钱学森,享年98岁。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展现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精神头儿。 那是2009年初的一个早晨,钱老的保健医生赵聚春像往常一样来到钱老的病房。只见钱老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眼睛半睁半闭,整个人看起来有气无力。赵医生心里一紧,难道是老年痴呆症找上门来了? 为了弄清楚情况,赵医生决定做个简单的测试。他清了清嗓子,装作若无其事地问道:"钱老,我问您个问题啊,100减7等于多少?"钱老眼皮都没抬一下,淡定地回答:"93。"赵医生又问:"那93减7呢?"钱老依旧面不改色:"86。" 赵医生心想,这老爷子头脑还挺清楚嘛。于是他决定再加把火:"86再减7是多少?"话音刚落,钱老突然睁开眼睛,脸上闪过一丝怒色。他猛地坐起身来,提高嗓门大喝一声:"你知道你在问谁吗?我可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这一嗓子把赵医生吓了一跳,随即忍俊不禁。病房里的其他人也都哄堂大笑起来。谁能想到,这位看似虚弱的老人,竟然还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力量! 这一幕让人想起了钱老年轻时的威风。那时的钱学森,可是响当当的"两弹一星"元勋,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新中国的国防和科技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晚年卧病在床,但钱老的脾气秉性一点没变。他从年轻时就雷厉风行,分秒必争。即便是九十多岁高龄,只要身体允许,他去301医院看牙,也总是一分不差地准时到达。赵医生给他预约的时间是早上8点整,钱老从不迟到,这种近乎偏执的准时,让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钱老对用药更是一丝不苟。每次医生开药,他都要亲笔写张纸条,详细列出药名,连药品包装都要附上。这种严谨的态度,不禁让人想起他年轻时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求学的往事。那时的钱学森,就以过人的才智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包括冯·卡门在内的诸多科学大师的赞赏。 1955年,钱学森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从此,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钱学森带领团队白手起家,从零开始搞导弹研究。他们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就用土办法凑合;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就自己动手摸索。就这样,中国的航天事业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如今,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科学巨匠,虽然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但他的心依然在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牵挂。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钱老的才智之光依然在熠熠生辉。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走完了他98年的人生旅程。他的离去,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陨落。但是,他为中国科技发展点燃的火炬,却永远不会熄灭。钱老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者和科学家,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为祖国的科技进步而努力奋斗。 回想起钱老生前的点点滴滴,赵医生不禁感慨万千。那次"智力测试"的小插曲,成了他记忆中最生动的一笔。它不仅打消了大家对钱老患上老年痴呆的担忧,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位伟大科学家晚年时依然保持的敏锐思维和强烈的自尊心。 钱学森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小说。从美国学成归来,到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呕心沥血;从"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到晚年卧病在床的老人。他的人生轨迹,仿佛就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缩影。 如今,钱老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那颗闪烁的"东方红一号",就会想起那个曾经为之奋斗的伟大科学家。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