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女子花了500元买下了一块老玉,至今佩戴已有十年。她请专家鉴定,专家

艾克话社会 2024-09-30 11:28:23

1997年,女子花了500元买下了一块老玉,至今佩戴已有十年。她请专家鉴定,专家告诉她,这块玉现在价值一个亿。专家的一句话引起全场轰动,包括美女在内,无不惊叹万分。可接下来,专家对美女严肃地说:“你别高兴得太早。我得好好跟你说。” 1997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火车头轰隆隆地往前冲,经济嗖嗖地涨,老百姓的钱包也鼓了起来,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大家不光吃得好穿得好,还开始琢磨起老物件来了,特别是那些古董、文物,跟宝贝似的,见着就眼馋。 就像老舍大爷说的,文化那是民族的根儿,艺术嘛,就是生活里那朵最靓的花。那会儿,大家伙儿对文化的爱,简直比夏天还热乎,一天比一天浓。 街上巷尾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乱世的时候,金子最硬气;太平盛世了,就得收藏点有故事的。”这话啊,不光说出了大家对钱的喜爱,更透出了在这好日子里,大伙儿对精神食粮的渴望,比啥都强烈!话说1997年,张梅姑娘旅游时,溜达进一家古玩店,嘿,一眼瞅见块蝉模样的玉佩,那玉啊,摸着跟婴儿屁股似的滑嫩,造型还怪有特点的,她立马就喜欢上了,也不管贵不贵,500大洋一掏,带回了家。 张梅这人吧,就是个乐呵呵的上班族,待人接物那叫一个实诚。自打这玉佩进门,她的日子就像开了挂,工作上是连连高升,生活里也是笑口常开。她一有空就摸摸那玉佩,心里头那个美呀,跟中了彩票似的。心里还琢磨着,那次旅行偶遇这宝贝,简直就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嘛! 岁月不饶人,一晃十年就过去了。张梅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但心里头那玉佩的位置,始终没挪过窝。有天,她机缘巧合下,碰上个玉石鉴定的大佬,还是个鉴宝节目的常客。张梅心想,何不借此机会,让专家给瞅瞅这玉佩有啥说道?于是,她揣着玉佩就上了节目,打算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录制那天,张梅乐颠颠地溜进了演播室。主持人乐呵呵地问:“张梅大姐,您给大伙儿唠唠,这玉佩是咋来的?”张梅抿嘴一笑,讲起了十年前那档子事儿:“说实话,我当初也就是看它顺眼,觉得挺有年头又好看,就这么戴到现在了。” 专家接过玉佩,跟鉴定古董似的,左瞅右看,还整了套专业设备捣鼓。脸上一会儿疑惑,一会儿惊奇的。终于,他慢悠悠地说:“张梅大姐,我跟您说啊,这玉佩可是个宝贝!不仅好看得跟画似的,还特有历史味儿。我估计啊,市面上得值一个多亿呢!” 张梅一听,心里头跟过年似的,乐开了花。可专家话锋一转:“但是呢,您先别急着乐。我还有话没说完呢。”张梅笑容嗖的一下就收了,跟听相声似的,耳朵竖得老高听专家侃大山。专家接着说:“您手里这玩意儿,其实是个汉朝的‘玉琀蝉’,古时候专给死人嘴里或者手上放的,说是能带着灵魂上天当神仙。” 张梅一听,心里头那个七上八下啊,心说这玩意儿还挺有来头,她以前哪知道这些道道儿。她赶紧问:“那我这玉佩还能戴不?” 专家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一脸正经:“张梅同志,我建议您还是别戴了。这玉佩是寄托哀思、求平安的,得敬着点儿。不如捐给博物馆,让大伙儿都长长见识,多好!”张梅听完专家一席话,心里跟跑马拉松似的,那叫一个累呀!她突然醒悟,这玉佩不光是美,还是个历史的小喇叭。她想,得按专家的路子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这“历史小喇叭”白送给国家博物馆。张梅心里明镜似的,这宝贝该让大伙儿瞧瞧,别老搁自个儿抽屉里藏着掖着。 到了捐赠那天,张梅跟嫁女儿似的,小心翼翼地把玉佩递给了博物馆的哥们儿。那心情,比中彩票还激动,感觉自己不光给历史穿上了防弹衣,还让它成了活化石,能讲给千秋万代听。这玉佩一到博物馆,立马成了明星,闪瞎人眼的那种国宝。张梅每回路过博物馆,都得停下脚步,瞅瞅那玉佩,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比看韩剧还催泪呢!这段经历,让张梅彻底被传统文化的魅力给“电”到了,她心里头那个“哇塞”,简直比吃了蜜还甜。她开始疯狂地“啃”起历史文物这块硬骨头,学得不亦乐乎。在她看来,对待这些老古董,那可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给未来子孙们留份“家底儿”,得负责到底。老舍老爷子说得好:“文化遗产,那就是咱们的根儿,民族的魂儿!”要想让咱的文化闪闪发光,就得把这些宝贝疙瘩摸透,再一代代传下去。 现在啊,那只玉蝉在博物馆里悠哉游哉,跟每个路过的朋友都“聊”两句它的传奇。张梅的故事也成了热门话题,鼓励着一大票人,去瞅瞅身边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把历史的记忆当宝贝一样捧着。咱们一块儿努力,给这些文化遗产穿上“防弹衣”,让它们在新社会里也能大放异彩,亮瞎眼!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