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8岁,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湘西山区支教” 连续10年利用暑假去湘西

知墨影视 2024-09-29 13:46:40

“我,28岁,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湘西山区支教” 连续10年利用暑假去湘西支教的海归女硕士火了。 主人公龙晶睛1993年出生,高中出国留学,是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硕士,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离开城市,选择在湘西大山里支教。 有人质疑,28岁怎么支教10年?每次只有几天吧?你这是作秀吧? 10多年来,龙晶睛承受了诸多不理解的目光,但这不影响她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龙晶睛第一次踏上湘西这片土地的时候,还只是一个青涩的高中生。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一个公益活动来到湘西山区。当时的湘西山区,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破旧的教室、短缺的教材、师资力量的薄弱,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她看到那些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就像黑暗中的星星,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那个小小的山村里,有一个小女孩特别引起了她的注意。小女孩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穿着破旧的衣服,但她的眼睛里透着一种对学习的执着。龙晶睛走过去和小女孩聊天,小女孩用带着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对她说:“姐姐,我想读书,我想知道山外面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龙晶睛的脑海里,成为了她日后投身支教事业的一个重要动力。 从那以后,龙晶睛每年暑假都会来到湘西山区。虽然每次的时间有限,但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和希望。在支教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住宿条件简陋是她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很多时候,她只能住在学校临时腾出的一间小屋子里,夏天蚊虫肆虐,晚上常常被叮咬得无法入睡。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来看她,看到她居住的环境,惊讶地说:“晶睛,你怎么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呢?这也太艰苦了。”龙晶睛却笑着说:“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相比,这些苦算不了什么。” 除了住宿,教学资源的短缺也是一个大问题。她想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英语课,却发现学校连基本的英语教材都没有几本,更别说多媒体教学设备了。于是,她自己动手制作教学道具。她用废旧的纸张制作单词卡片,用简单的绘画来解释一些英语单词的含义。在课堂上,她用自己的热情和创意,让孩子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个调皮的小男孩一开始对英语课不感兴趣,总是在课堂上捣乱。龙晶睛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引导他。她发现小男孩对足球很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足球和英语结合起来,教小男孩一些关于足球的英语单词,像“goal(进球)”“football(足球)”等。慢慢地,小男孩开始认真听讲,并且对英语学习充满了热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加重,龙晶睛去湘西支教的时间变得更加宝贵。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她一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一边为湘西的孩子们筹集教学物资。她在学校里组织各种募捐活动,向同学们介绍湘西山区的教育现状。她对同学们说:“那些孩子们和我们一样,有着对知识的渴望,但是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学习条件。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她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很多同学,大家纷纷捐赠书籍、文具等物资。然而,筹集物资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她会遇到一些人的质疑和拒绝。有一个同学就对她说:“你为什么要这么执着于湘西的那些孩子呢?世界上需要帮助的地方还有很多。”龙晶睛回答道:“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需要帮助,但是湘西的孩子们是我最早认识的,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想先从他们开始改变。” 在她毕业后,当她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去湘西支教时,她的家人也表示了担忧。她的父母担心她的未来,毕竟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她的父亲对她说:“晶睛,你好不容易读完书,有了一个好的起点,为什么要去那个偏远的山区呢?你可以在城市里有很好的发展。”龙晶睛耐心地向父母解释自己的想法:“爸妈,我在湘西看到了那些孩子的未来,我想成为他们走向外面世界的桥梁。我知道我的选择可能不被很多人理解,但这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最终,她的父母还是尊重了她的选择。 她深知,乡村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希望自己能像一盏明灯,照亮湘西山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让更多的资源流向乡村,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龙晶睛在湘西的支教之旅,是一个关于爱、坚持和奉献的故事。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意义,无论外界如何质疑,她始终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前行,因为她知道,那些孩子们的未来,值得她付出所有的努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