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这句名言,最权威地论述了心性

巧兰与世界 2024-09-28 12:21:09

文化|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这句名言,最权威地论述了心性论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性作用,从性到道到教,一以贯之。那么在西方文化中,最能相当于中国心性论的是哪一“论”?是上帝论。 中西文化完全是两种异质的文化,在这两种文化中进行比较,不能完全按现代的所谓学科观念,如以中国的心性论比西方的道德形上学,或伦理学,或人文主义,这种比较有时几乎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相同的学科,在不同的文化中作用可能完全不同。一个通俗好懂的例子是,你不能拿中国人家门户上挂的牌匾来同西方中世纪的贵族家族的家族纹章来作比较,前者只是一种装饰,后者是表示身份地位贵族等级的,在中国古代,能表明家庭地位的,是科举功名,而不是牌匾。按学科,确实,西方的道德形上学更相当于中国的心性论,但按作用,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伦理学,但此后两千年,这门学问躺在阿拉伯的图书馆里,直到文艺复兴才为人所知,直到康德提出道德形上学,才重新焕发活力,但即使康德激活了这门学问,也已经使它转了向,主要是一门学问,哲学的一个分支,而不是社会的实践指导。事实上,伦理学,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始,它主要就是一门学问,像亚里士多德同样提出的第一哲学、物理学那样。古希腊罗马社会,在国家层面上,不是靠道德观念来维持的,是靠公民社会的观念来维持的。 西方的伦理学随着罗马帝国的覆亡而湮没无闻,但是一个社会,它是需要一种最高指导的,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混沌,这个指导位置让位给谁了?让位给基督教的上帝。西方的上帝论,相当于中国的心性论。中国的心性论,是贯穿整个中国文化的一种基础性理论,影响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政治、社会、宗教,例如政治上修身齐家治平天下,宗教上改造了佛道,实现三教合一,所谓合一,是以儒家的心性论为基础的合一。而西方的上帝论,除了古典时期,从中世纪以来,在建构社会的基础性作用上,与中国心性论相当。它是西方宗教的核心理论之一,同时又影响到西方政治理论,如上帝的主权,人不能专权,甚至自然科学,如上帝隐身在自然之中,欲了解上帝,须了解自然,也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如以工作荣耀上帝的观念,从这些基础性作用上看,上帝论相当于中国的心性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