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2岁的毛主席,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对方见面询问毛主席身体如何,毛

雪莲果的去 2024-09-26 20:37:23

1976年,82岁的毛主席,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对方见面询问毛主席身体如何,毛主席回答了一句话,让基辛格大为震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5年,82岁高龄的毛主席在七月刚刚接受了一次白内障手术,这次手术为他恢复了部分视力,但这也代表着他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手术后的恢复期里,毛主席不得不改变多年来的阅读习惯,往日里,他总是手不释卷,广泛阅读各类文献和著作。   现在为了保护脆弱的视力,大部分文件、书籍和报刊都需要由身边的工作人员读给他听。   这种改变对于一个习惯于亲自阅读、思考的领导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毛主席并未因此减少对国内外事务的关注,反而更加专注地聆听,坚持关注国内外大事,尤其是中美关系的发展。   尽管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但水门事件的爆发和尼克松的辞职无疑给这一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认为有必要通过持续的高层接触来稳定和推进中美关系。   1975年10月21日,一个注定被载入中美关系史册的日子,当天下午6点25分,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带领一个10人的代表团,踏入了中南海游泳池会客厅。   这次会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即将到来的福特总统访华,更是中美两国在新形势下重新定位彼此关系的关键一步。   基辛格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福特总统的访华铺平道路,他需要确认几个关键问题:福特访华是否能够得到高规格接待?双方会谈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最为关键的是,福特能否见到毛主席本人?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福特访华的成败,更直接影响着美国政府上下对中美关系前景的判断。   会谈一开始,基辛格就关切地询问了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毛主席以其一贯的幽默风格回应。   毛主席指着自己的头部说:“这部分还能正常工作,能吃能睡。”然后又拍了拍自己的腿,表示这里不太好使了,走路感到无力,肺部也有些问题。   最后,他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已经收到了“上帝的请柬”,很快就要去见上帝了。   这番话既展现了毛主席面对健康问题的坦然,也体现了他特有的幽默感,基辛格听后连忙劝说,希望他不要急于接受这个“请柬”,而毛主席则笑着回应,表示会听从“博士的命令”。   整个会谈持续了100分钟,这在毛主席晚年接见外宾的记录中是相当罕见的。   谈话内容涉及广泛,从国际形势到中美关系,毛主席展现出的思维敏捷度和洞察力,让基辛格深感钦佩。   会谈结束时,基辛格提出了一个看似小小的要求,他请求毛主席为福特能够见面一事写下书面保证。   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承诺,而这张小小的纸条,成为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即将会面的最有力保证。   1975年12月2日,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启了他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   这次访问不仅是福特个人的首次中国之行,更是在尼克松辞职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福特访华团阵容强大,除了福特本人,还包括了国务卿基辛格、未来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重要政治人物。   此次会面在中南海游泳池会客厅进行,气氛出人意料地轻松愉快。   尽管毛主席身体状况欠佳,但他的思维依然敏捷,谈吐幽默风趣。会谈持续了110分钟,比之前与基辛格的会面还要长。   谈话内容涉及广泛,从国际形势到双边关系,毛主席展现出了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当福特谈到为共同利益采取对应行动时,毛主席幽默地回应说中国能力有限,只能“放空炮”,不过在我们在“骂娘”方面还是有些本钱的。   这番话引得全场来宾哈哈哈大笑,毛主席的幽默不仅缓解了会谈的紧张气氛,也巧妙地传达了中国的立场。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与福特握手告别,这时毛主席对福特说:“你们的国务卿干涉我的‘内政’。他不要我去见上帝。上帝的命令他敢违抗啊!上帝请我,他说不让去。”   这种自嘲式的幽默,不仅展现了毛主席面对生命的豁达,也拉近了与美方代表的距离。   福特则机智地接过话茬,说要纠正基辛格的说法,让毛主席可以上天堂,但不是现在,基辛格的“命令”依然有效。   这次会晤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的情况,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尽管福特政府对华政策仍存在犹豫,但这次会晤无疑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中国的外交彻底进入快车道!   (信息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15-11-17 《毛泽东晚年的外事活动》)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