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历史何处,我的人生就是历史本身

泽睿谈文学 2024-09-26 18:28:11
1990年12月,一个十一岁小女孩一路蹦蹦跳跳跑了一公里只为环抱文化宫小花园里的青铜斯大林铜像,而铜像头颅早已经被人偷走。而走路回家的她遇见了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们,这半年来他们已经多次抗议,闯入外国大使馆,游行示威蔓延全国。这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中和家人们时常小心翼翼,对外面世界的喧嚣遮遮掩掩的回答里,开始对自己的家庭与国家产生了疑问,自己的认知也开始动摇。 在生于阿尔巴尼亚的莱亚·乌皮教授回忆录《在阿尔巴尼亚长大:一位少女亲历东欧剧变的成长故事》中,透过一个女孩的清澈双眸去回望自己家庭与国家在历史剧变下的动荡前行。她的祖国是被称为“欧洲孤岛”、“巴尔干的幽谷”的阿尔巴尼亚,这个黑色双头鹰守护的山鹰之国,位于欧洲东南部,人口仅仅有三百万的国家,历史上遭受奥斯曼帝国奴役,被意大利入侵,直至1944年阿尔巴尼亚解放。前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近半个世纪的各种可笑政策逐步造成了阿尔巴尼亚的“围困综合症”,各种钢筋水泥地堡的建造把阿尔巴尼亚变成了没有朋友周围全是敌人的孤家寡人。1989年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波兰开始政局动荡,直到柏林墙倒下,南斯拉夫一分为五,苏联解体。阿尔巴尼亚也在1991年改国名,结束了霍查主义统治。 莱亚·乌皮则是从文学虚构中走进现实,在女孩个性认知与情感的演进期里,在国家政治制度嬗变中,自己的成长就是自我民族和国家成长的真实缩影,创伤的烙印不仅印刻在自己身上,也印刻在国家那一段段沉重往事中。 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从十一岁拥抱雕像,憎恨与父亲同名的前总理,到自己理想的崩塌,进而十八岁在1997年的痛彻心扉,少女莱亚的视角与“多年后我才发现”的叙事方式,让读者会感叹命运与“自由民主”的真相,少女莱亚与学者莱亚的双重凝视,能够让人穿越历史的隧道,在细节中去通往真实。 莱亚·乌皮用自己的文字与命运为历史提供了一分特殊的见证,传递出“普遍的人生回声”,不尽是无奈悲哀,更是深深的反思。有温度的历史是无数个体“命运”的汇集与交响,见证个体命运,也是在“见证历史”。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