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模式就是全民负债模式,在这个货币信用为零社会中,没有人愿意去生产,因为生

文山聊武器 2024-09-26 15:29:59

津巴布韦模式就是全民负债模式,在这个货币信用为零社会中,没有人愿意去生产,因为生产就要亏本,也没有外部人去跟他们做生意,在一个货币每天贬值社会中跟其做生意就是亏本还费力气,所以这种社会维持全靠国际救助。 津巴布韦是位于东非高原的内陆国家,曾经历过辉煌与困顿的交替。国土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早在15世纪便崛起了强大的莫诺莫塔帕王国,这个王国在非洲历史上曾占据重要地位。然而,19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逐渐显露出其脆弱性。 19世纪末,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英国探险家凯瑟琳·罗德斯发现了津巴布韦,随之而来的是对这片土地的殖民统治。罗德斯建立了南罗得西亚,借助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引进的现代化技术,迅速将这一地区打造成所谓的“非洲粮仓”。1920年,南罗得西亚的农业生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吸引了大量英国移民,他们在这里安家立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化的步伐加快。 然而,这种繁荣并没有惠及当地的黑人民众。在南罗得西亚,白人农场主们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尤其是烟草,获取巨额利润,而黑人则在这场经济繁荣中依然被边缘化。尽管津巴布韦的货币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强劲,但财富始终掌握在少数白人手中,导致了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 南罗得西亚内部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1953年,英国人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殖民地,成立了“中非联邦”,意图在不同族群之间制造分裂。这样的政策并未能持久,最终促使当地白人对独立的渴望愈发强烈。1965年,白人领袖伊恩·史密斯宣布独立,这一举动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史密斯执政后,南罗得西亚开始实施种族隔离政策,黑人在经济和政治上依旧被剥夺权利。此时,穆加贝等黑人领袖开始反抗,争取独立。穆加贝曾因政治活动被囚禁长达十年,出狱后他更是立志与白人政权斗争,最终在1979年获得了一定的胜利,南罗得西亚正式改名为津巴布韦,穆加贝当选为国家总理。 尽管国家名义上独立,但真正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新政府。尤其是土地问题,90%的土地由5%的白人拥有,这一不公正的局面使得黑人愤怒不已。在英国的影响下,穆加贝初期采取了温和的土地政策,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然而,白人对土地的控制依然没有松动,这使得黑人群体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 穆加贝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虽然曾获得英国的贷款用于发展国家,但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这些资金逐渐减少,津巴布韦的经济陷入困境。21世纪,面对着迫切的土地问题和日益艰难的经济状况,穆加贝决定采取激进的土改措施,强行收回白人手中的土地。 2000年后,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以极端方式展开,许多白人农场主被迫离开,黑人群众蜂拥而入,试图夺回土地。然而,缺乏技术和经验的他们在农业生产上遭遇重重困难,导致农业产量急剧下降,国家经济持续衰退。 此时,国际社会对津巴布韦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英国及一些欧洲国家因穆加贝的激进行为,联合对津巴布韦实施经济制裁与封锁,令本已岌岌可危的经济雪上加霜。国家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支出受到了极大压缩,民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恶化。 津巴布韦的经济崩溃是复杂历史的结果,涉及土地改革、殖民历史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首先,穆加贝的土地改革意在纠正白人对农业土地的控制,但却导致农业生产的全面崩溃。许多白人农场主撤离,黑人农民缺乏必要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导致作物减产,国家粮食供应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津巴布韦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也受到严重打击。由于欧洲和其他国家对津巴布韦的制裁,出口的烟草和矿石需求急剧下降,国家经济一度陷入孤立。失去收入来源的津巴布韦被迫依赖进口粮食,导致进一步的经济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津巴布韦政府采取了极端的货币政策,通过大规模印钞以应对财政危机。然而,这种做法加剧了通货膨胀,导致2008年通胀率飙升至历史新高。为了控制物价,政府实施了价格管制,结果商人纷纷罢市,市场瘫痪,物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津巴布韦的基础设施几乎瘫痪,缺乏电力供应和现代化交通工具,使得经济活动进一步受限。政府最终决定清除所有账户中的资金,导致一夜之间财富归零,人民不得不依赖外币和物物交换来维持生计。 经过多年的动荡,津巴布韦经济在2019年开始逐渐复苏,部分归功于中国的投资与支持,人民币在当地经济中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然而,尽管通胀率有所下降,经济恢复的道路依然艰难,面临着基础设施、就业和社会稳定等多重挑战。 来自 金钟范,车维汉,林珏等著. 2009世界经济发展报告 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应对举措[M]. 2009

0 阅读:792
评论列表
  • 2024-09-26 19:09

    在某宝买了一张津巴布韦币,封进了红包。[哭笑不得]

  • 2024-09-28 16:21

    津巴布韦早10年前就不印钞了,这个故事自媒体还要讲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