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们做最后一次夫妻吧!”1978年,女知青李亚茹返城前夜,她颤抖地解开衣

通政录历史 2024-09-26 14:43:49

“今晚,我们做最后一次夫妻吧!”1978年,女知青李亚茹返城前夜,她颤抖地解开衣扣,含情脉脉的对丈夫说了这句话。可谁知,第二天她便抛夫弃女返城,42年后再次与女儿相见,场面却让人揪心。   “国家恢复高考了,你回来参加考试吧。”   1978年,远在黑龙江的李亚茹收到了家中来信,父亲在信中言明,这是她改变命运的机会。   李亚茹是一名知青,17岁那年她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上海来到了黑龙江。   她从小在上海长大,看过无数人间繁华,初初来到黑龙江时,李亚茹难以想象,全国还有这样一处穷乡僻壤。   随处可见的简陋平房,一眼望不见尽头的黑土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牛粪的味道,让城市出身的李亚茹难以适应。   因为水土不服,李亚茹还生了一场大病,但病好后,她还要从零开始,跟着村民们学习怎么干农活。   哪怕累到双手长满了水泡,李亚茹也只能咬牙坚持,但在闲暇之余,她会拿起书籍认真学习。   在前往黑龙江之前,李亚茹在学校的成绩很好,她一直想要考大学。   队长得知李亚茹的情况,想到村里缺乏老师,便将李亚茹调去了学校,让她带三个年级。   在这里,李亚茹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刘宝民。   刘宝民老实憨厚,做事情勤快靠谱,最重要的是,他对李亚茹十分关心。   他会在李亚茹忙碌时,替她准备好餐食,也会在李亚茹遇到问题时,耐心给她解答,替她排解忧愁。   刘宝民的悉心关怀,让李亚茹在异乡感受到了温暖,而刘宝民也对美丽大方的李亚茹倾心。   没过多久,两个人就在众人的见证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   婚后,夫妻俩一起教书育人,一起修理课桌,一起下地干活,生活过得平静且美好。   而且,李亚茹还生下了一个女孩,乖巧又可爱,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亚茹原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在黑龙江度过,却没想到一封书信,打破了这份平静。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无数知青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渴望再次回到校园,用知识改变命运。   李亚茹也不例外,她成绩优秀却没上大学,一直是她心中的阵痛,若是有朝一日能回去读书,对她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可如今情况不同,李亚茹在东北有了家庭,回去参加高考,就意味着要跟丈夫和女儿分离。   这让李亚茹万般不舍,可前途和家庭该如何选择呢?   刘宝民看穿了妻子的纠结,但他没有出言恳求妻子留下来,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很多知青看准这个机会,已经在准备回城。   李亚茹纠结不定,直到父亲的一封书信,让她彻底下定决心:这或许是最好的机会。   1978年,李亚茹开始准备回上海的手续,在回去的前一晚,属于李亚茹和刘宝民的小家灯火通明,预示着这个夜晚的特别。   女儿睡下之后,李亚茹眼中含泪,对刘宝民说道:“我要回去了,我们再做一次夫妻,以后忘记这一切吧。”   刘宝民没有说话,默认了妻子的想法。第二天,女儿得知李亚茹要离开,当即泪眼汪汪想让她留下来。   而李亚茹只是摸了摸女儿的小脸,就决绝的踏上了回上海的火车,回去之后,她顺利通过高考,考上了上海的师范学校。   在黑龙江的日子好像一场梦,渐渐在李亚茹的记忆里淡化,她继续求学、工作、结婚,有了新的家庭。   直到42年后,她才重新回到黑龙江,见到了她的女儿,只是女儿的反应很平淡,面对阔别多年的母亲,只道往事已成烟云,不必再追忆。   其实,李亚茹的选择也没有错,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发展的权利,上世纪70年代末,黑龙江北大荒的知青们大量返程,到1983年,只剩下了19000人留守在原地。   290农场的杨子就是其中之一,她将北大荒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扎根生活,亲眼见证北大荒的成长。   这些留在北大荒的知青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将北大荒变成了美丽的大东北,让梦想在这块黑土地上开花。   回城的知青们也有自己的机遇,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人生各有选择,只要未来不会后悔就好。 参考资料: 老知青的“回忆杀”:那年芳华北大荒,中国新闻社

0 阅读: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