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比类    井底之蛙,坐井观天,青蛙看到的事情是真实的,得出的结论也是

飞翔说健康 2024-09-26 10:58:08

取象比类

       井底之蛙,坐井观天,青蛙看到的事情是真实的,得出的结论也是真实的,但是认知维度太低,青蛙所见,只是局部的知识,不是永恒的道理。

       夏虫不可语冰,一季的虫子,没有经历完整的四季,你跟它讲天文历法,它会觉得你是虫族的异类。

       《易经》之所以是大道之源,六经之首,是有根本性原因的。凡是称“经”的,在定量上,均有极其严格的规定性;在时空的定性上,具有无限的延伸性。换言之,凡是称“经”的,放之世界而皆准。

      易经体系有四个维度:象、理、数、占。什么是“占”?此占,不是现在的占卜算卦,而是古人万年的天文观测。

       《文心雕龙·书记》:“占,觇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登观书云,故曰占也。”占日是观测太阳,占月是观测月亮也,占星是行星观测。日月星辰时隐时现,所以,只有古人祖祖辈辈的坚守,诚诚实实的记录,才能观测出天地的规律,并制定科学精美的历法。

       象理数占是易经四位一体的科学体系,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纯科学,不是苹果砸在脑袋上的臆想臆测,西方少拿西方牛顿这类神棍故事糊弄人。

       据考证,西方在明清时期,窃取了中华民族的格物致知之学,但是看不懂咱们老祖宗的天文历法学,只得其表,未知其里。所以,囫囵吞枣,臆想臆测搞出了所谓的哲学,并篡改科技历史,乱编人物故事,本质上就是资本催大的市场之学,哪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天文科学。

       什么是“象”?

       象即天象,也就是天文历法,日月星辰。人生活在宇宙之中,要以宇宙为参考系,建立我们人类的科学体系,可见我们古人的认知出发点,何其高远?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为什么中医之望闻问切,“望”是第一位?望的是什么?是象。此象,非现象非想象,是“气”象。

      “气”象,在人为志,在天为道。 “象”即道,明道为“理”,知理为“数”,象理数源自于“占”,成之于“悟”。什么是“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就是“悟”。只研物而无人是格物,格物非“悟”。

      何为“取象比类”?取象之意而明大类,触类旁通。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道在术先,明道而生术。象是道,类是术。俗话说,大道不过三两行,说破不值一分钱。但是学会死的知识容易,融汇贯通难,难在什么地方?不会取象比类。

        《素问·示从容论》:“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

      中医认识疾病方法是“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认知疾病,古代先贤将人体放在天地之间来认识,放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来认识,放在子午流注之中来认识,因此,明象知类,治一种病可以有百类办法,万法归宗。

       西医将病人放在仪器下认识,以人为物,割裂了人体与天体的联系,割裂了人体与气候的联系,割裂了人体与时空的联系,因此只能看似是“科学”的演绎推理,实际上是知识的死搬硬套。

       一言以蔽之,西医治的是人得的病,中医治的是得病的人。

      《素问·徵四失论》:“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懂比类,不用比类,不可以言医。

       医者,象也,意也。“取象比类”思维是古今中医临证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法之一,如元代朱丹溪首创提壶揭盖法。温病学派赵绍琴继承“提壶揭盖”法,发展“开宣肺气”法,治疗水液代谢异常,广泛用于现代临床。

       另外,“增水行舟法”“釜底抽薪法”等,均是取象比类的产物。中医大家张锡纯提出“脏器疗法”,也是取象比类的另一应用,其原理是“以脏补脏”与“同气相求”能够产生相同的效果。

       唐代孙思邈于《备急千金要方》论食治原理,以脏养脏疗法,可谓中医脏器疗法最早的集大成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以胃治胃,以心归心,以髓补髓…”,皆是取象比类之妙用。

      《周髀算经》云:“问一类而以万事达者,谓之知道。”取象比类的核心在于象,知象之道,其用在类,而世人以“取象比类”为巫术,实在是买椟还珠,滑天下之大稽。

       取象比类,不是玄学,而是一通百通的大方大用;取象比类,不是模糊的归纳法,而是大根大本。西方的演绎法是小学,而东方的象类法是大学。

       取象比类,源自于天文历法学,成之于天人合一之道,是真真正正的科学。如中医所言,五步之内必有解药,古圣先贤的智慧,实在是大道至简,大德不显。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