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老祖宗留下的话句句都是真理,尤其是这句: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我的老家在农村,我的父亲兄弟三人,大伯二伯都在农村生活,只有我的父亲在县城教育局工作。 我有两个堂姐,一个是大伯的女儿,一个是二伯的女儿,她们两个同一年出生,大伯家的女儿比二伯家的女儿大三个月。 2001年高考,她们两个同时落榜,我的父亲听说后,就回去跟大伯二伯说:“我手里有两个去市教育学院上学的名额,既然她们高考落榜了,也不要复读了,就去上教育学院吧,毕业后可以回到咱们乡里当老师。” 虽然上不了大学,但教育学院也不错,好好学,再加上父亲的那层关系,将来毕业了,回到乡里当个小学老师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大伯和二伯都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 于是,他们开始跟两个堂姐做思想工作,大伯的女儿听话,接受了父亲和大伯的建议,欣然同意去市里上教育学院,并且大堂姐对父亲千恩万谢,说了很多感激的话。 但二伯的女儿心气高,她当场就拒绝了,她看不起小学老师,更嫌弃当老师的工资低,最重要的是,她心里不服气。 那天她跟父亲说:如果让我靠关系去上学,我十几年的书不是白念了吗,不但没有面子,也对不起自己,况且,我也不想一辈子欠叔叔的人情,那样有低人一等的的感觉。 父亲告诉她说:我是你亲叔,还能害你不成,再说了你要什么面子,将来有份稳定的工作不比什么都强。 但她根本听不进去。 后来,无论二伯和父亲怎么劝她,她坚持放弃那么好机会,最后,二伯拗不过她,只能同意她开学去复读。 其实,父亲不想让堂姐复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伯二伯家的条件都不是很好,尤其是二伯家,条件还要更差一些。 二伯家有两个孩子,堂姐是家里的老大,她还有个弟弟,从小身体就不好,常年吃药,每年都需要不少钱,堂姐复读需要钱,将来考上大学更是不小的开支,家里压力会很大,但堂姐根本不顾及这些。 好在,一年后,二堂姐考上了省城一所本科大学,二伯很高兴,觉得总算没有落空,但其实二堂姐考得就是一个普通的三本,但二伯根本不懂。 无论怎么,二堂姐考上了大学,父亲还是很高兴,也回去对二堂姐表示了祝贺,还给二伯送去了2000块钱,二堂姐心中更是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考上了本科,不知道要比教育学院强多少倍,并且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很有面子。 四年大学,堂姐花了不少钱,那几年,二伯时常来我们家里借钱,每次都不低于2000,仅我知道的就有三次。 而大堂姐上教育学院花费很低,并且在二堂姐上大四的时候,大堂姐就毕业回到我们镇上的小学当老师了,虽然刚开始工资不高,但多少已经开始往家里拿钱了,大伯和大伯母特别高兴。 二伯和二伯母看到大堂姐每次回家,东西买的大兜小兜子的,很羡慕,而每当这个时候,二堂姐就说:我大学毕业找工作,肯定比她好,将来挣钱了给你们买更多。 转眼间而堂姐毕业了,然而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二堂姐大学毕业根本不好找工作,因为当时为了走个本科学校,她选择的专业非常冷门,再加上她大学期间没有做好规划,也没有好好学习,最终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和一家工厂签了合同,最后又觉得不喜欢,最终选择了放弃。 后来,二伯找到父亲,想让父亲托关系帮堂姐安排一个工作,父亲建议堂姐考教师资格证,但堂姐再次拒绝了,当时的她还是太清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还要依靠别人找工作,如此丢人,再加上她谈了一个男朋友,留在了省城工作,于是,她也硬着头皮留在了省会城市找工作。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大堂姐已经调到县城的中学当老师,工作稳定并且工资不低,有寒暑假,又因为工作好,找的婆家也不错,老公也是体制内,大堂姐生活压力小,过得很幸福。 而二堂姐完全不一样,她们是生活在省城不假,两口子都没有固定工作,这些年在省城努力的打拼,前后换了三四个公司,房子是贷款买的,生活压力很大,每次回来走亲戚,买东西也都是精打细算。 更糟糕的是,今年堂姐还失业了,如今靠做钟点工维持生活,当然这些她根本不敢让二伯和而伯母知道。 前段时间,二堂姐跟我通电话,话里话外表现出无尽的后悔,她说:“现在想来,什么也没有一份稳定工作重要,想想这些年混的啥样不是,后悔当年自视清高,不听父母的建议,上大学花了不少钱不说,最终落到如今的结果。” 其实,我也替二堂姐感到惋惜,如果当初她能听长辈的话,我想现在应该也同大堂姐一样,在某所学校当老师,过着安稳的生活吧。 但人生就是如此,世上根本没有后悔药,错过的就是错过了,再也找不回来,不听父母呀,吃亏在眼前,人生在世,有时候选择就是大于努力,你不承认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