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上海笔记:黄浦江第一湾 梁东方 到了一个地方,我总是习惯去看它

东方连话花 2024-09-24 04:54:49

#秋日生活打卡季#上海笔记:黄浦江第一湾 梁东方 到了一个地方,我总是习惯去看它的大江大河、高山峻岭,总是要在第一时间里努力将其大的地理风貌节点走到,好像只有这样才算是对一个地方先有了一个直观上的、属于自己个人实践意义上的方位感受和审美领悟。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去看书籍中的记载,博物馆里的瓶瓶罐罐和砖瓦器皿,再去看景点和街市,就算是有了一个宏大而又具体的背景。 本着这样的原则,这次到上海,我继续自己以前来的时候没有到过的一些重要地理位置。比如黄浦江右岸的滨江绿道,一直向南走,走到杨浦大桥,杨浦大桥继续向南的黄浦江岸边就没有了绿道。这是一般骑行浦东绿道的人在最南端的桥下遇到横亘的墙的时候的判断,即便是绕过去看,墙那边的路也很快就没有了。不过,如果继续向南,向南进入浦江森林公园的范畴,江边的绿道,可以骑行的绿道就会重新出现。也就是说就现有的地理条件来说,距离绿道在黄浦江右岸的全部贯通的目标其实已经不远,假如有这样的计划的话。 如果黄浦江右岸的绿道全部贯通,再修了沿着大治河向东的绿道,就可以从市里骑车一直沿着河边走到大海去了。那将是未来城市建设的美好图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吧。现在,能辗转骑车到黄浦江第一湾,看看河道的十字路口,也已经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宏伟地理景观。 黄浦江汇入长江的吴淞口的景象十分壮丽,黄浦江第一湾三河交汇的景致作为整个黄浦江流域中的一个河流十字路口,其壮丽品质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黄浦江进入长江的吴淞口是一种宏伟的城市地理景观的话,那这黄浦江第一湾就一定是上海这座特大城市另一个更加宏伟的地理风景所在。城市正是依托了这样的地理盛景而存在的,这是人类依水而居的古老法则的标准体现,它们的存在能让一座城市具有永不枯竭的活力。 在这个河道的十字路口上,黄浦江从由西向东改成由南向北,向东的河道成了大治河,向南的河则叫金汇港。水量充沛的河水在这里盛大地交汇分流,分流之后没有肉眼可见的流量减小,每一个方向上的每一条河道都拥有了浩浩汤汤的黄浦江一样的丰沛流量。粼粼不断的波澜在河道十字口上被不断经过的船舶激起的浪花改变,改变又恢复,恢复又改变,在耀眼的阳光下好像从未改变过般一成不变荡漾着。 大治河开始处的船闸地方,有很多船靠着岸。锈迹斑斑的钢铁身躯被强烈的阳光日复一日地晒着,被一场场大雨淋着,逐渐都变成了金属废墟的模样,金属废墟的阴影里有人躲着阳光垂钓,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是与这些常年没有动过的船舶是一体的某种突出来的零件。 这与岸上的树丛和茅草配合起来,形成一种奇特的钢铁与植被参差地在一起的景象,具有后工业主义绘画的特征,已经可以列入对工业化的反思和对农业时代植被自然风貌的怀想。这条逐渐失去了平坦路面的沙石路上的这一段已经少有人至,更不会有游客。剧烈的阳光下,除了高大的草丛和比高大的草丛更高大的建筑垃圾,就只有之前的雨水在坑洼路面上的聚集了。然而这里却是黄浦江第一湾河道十字路口上有限几个观赏最佳角度中的一个,是这一岸距离河道十字路口最近的地方。 我站在岸边一丛芭蕉宽大的叶影里,对河道的十字路口浩大的水面遥望。河水在路口交汇,谁先谁后,谁主谁次,这里没有交通规则却又有强大的自然法则;表面上看风平浪静,水面下一定是水流激荡迂回。两面的对岸、另外两面的斜对岸,由近及远,水与岸逐渐合一为一条线,一条河水与土地融合的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线。 天上的云伴着阳光让怀中的鸥鸟自由俯瞰着这大地上罕见的壮丽图景,看不看得见小小的我那一定是无所谓的,我甘愿融汇到这样伟大的风景之中臻于彻底的无我。在宏大的地理风貌里失去自我,这是地理爱好者、大地风景爱好者不知不觉中追求的一种极致状态,类似世界上所有的音乐绘画写作艺术和瑜伽徒步骑车的最高语境。未必需要多长时间,只要能寻找到这样一个点,所有为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体力之类的代价就是完全值得的了。它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必然在付出之后就一定会有所得的。 靠近江水的树林之下,坐定了看江上船行,岸边的茅草猎猎,对岸的工厂码头鳞次栉比,剧烈的阳光之下,就是有人完全无所畏惧地站在水草旁长时间地垂钓。我宁愿相信,他们对风景的讴歌是以这样一动不动的无声无息的方式展开的。 城市扩张的脚步已经临近,只有靠近黄浦江一带还有一系列的村庄,还保持着农耕时代的风景。稻田上浮动着潮湿的香气,树林密布,白云飘飘。小路小桥,穿行其间,如在秘境。 这是既往黄浦江两岸,黄浦江第一湾所在地区的传统风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将不可避免地永远失去,现在这个时间点来此一游,还约略能一睹往日大地风景,已经算是目睹包括岸边农业社会植被风貌的河流风景的最后的机会。在大治河、金汇港和自西向东的那一段黄浦江两岸,这样的风景可能保持得时间会长久一些吧,在也未可知的情况下,还是要利用眼下的时间多来走走看看为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