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湿岛年产径流130亿立方米,西北的希望之山

科技良言 2024-09-16 15:45:18
祁连山湿岛年产径流130亿立方米,西北的希望之山

祁连山脉水系的分布特点主要呈现出辐射-格状分布。其辐射中心位于北纬38°20′,东经99°附近的“五河之源”,即托来河(北大河)和布哈河的源头。从这一中心出发,水系向四周辐射,形成了复杂而广泛的水网。

具体来说,祁连山脉的水系可以分为内外流域。沿毛毛山一线,再沿大通山至青海南山东段一线为内外流域分界线。

此线东南侧的黄河支流,如庄浪河、大通河等,属于外流水系,最终汇入黄河;而西北侧的黑河、托来河、疏勒河、党河等,则属于河西走廊内陆水系;此外,还有哈尔腾河、鱼卡河、塔塔棱河、阿让郭勒河等属于柴达木的内陆水系;哈拉湖则是独立的内陆水系。

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冰川广布,这些冰川在夏季融化,提供稳定的水源,形成多条河流。祁连山拥有2683条冰川,总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为138.05亿立方米。

地理位置

狭义的祁连山,特指其北端最为挺拔的一支山岭,而广义范畴下的祁连山脉,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自然画卷,由一系列自西北向东南蜿蜒伸展的平行山脉与宽广的山谷交织而成,构成了一个宏大的山脉体系。

此山脉体系南界紧依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北缘,北邻甘肃的河西走廊,东接黄河谷地的辽阔地带,西端则傲然屹立于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遥相呼应,连绵不绝。祁连山脉东西跨度辽阔,绵延约800公里之遥,南北宽度亦相当可观,介于200至400公里之间,其广袤的地域覆盖了青海省与甘肃省的众多区域,展现出非凡的自然地理风貌。

祁连山属于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温凉湿润。由于高海拔的影响,祁连山的春季和夏季特征并不像低海拔地区那样明显,有“春不像春,夏不像夏”的说法。

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的5月至9月期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而降水量则逐渐增加。祁连山的山体中上部年均降水量为400-500毫米。

祁连山区降水较多

祁连山区降水较多,山地东部气候相对湿润,而西部则较为干燥。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从高山冻原到森林、灌丛、草原、荒漠,各具特色。

山前低山区域属于荒漠气候,这一带位于较低海拔区域,主要分布在2000米以下的地区。年平均温度约为6°C,年降水量大约在150毫米左右,主要植被是荒漠草原。

由山前往上爬,祁连山的较低海拔区域属于半干旱草原,年平均温度在2°C到5°C之间,年降水量增加到250到300毫米。

继续往上,祁连山的中海拔地区转为半湿润森林草原,在这一带,可以看到森林与草原相互交织的景观,形成了独特的镶嵌式分布格局。年平均温度下降到0°C到1°C,年降水量进一步增加至400到500毫米。

祁连山的亚高山和高山区域属于寒冷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约为**-5°C,年降水量可以达到800毫米**左右。

祁连山是“伸向荒漠的湿岛”

祁连山是“伸向荒漠的湿岛”。祁连山矗立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其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仅1℃,使其成为干旱半干旱区中的“湿岛”。高耸山脉拦截水汽,孕育冰雪,构建生态屏障。此屏障虽阻挡季风深入西部,却在山区催生丰沛降水,局部堪比东部沿海。

祁连山东侧受季风惠泽,年降水量显著高于西侧,门源可达519毫米,向西递减至肃北约150毫米。冰雪积累成冰川,被誉为“天然固体水库”。地形雨效应显著,降水随海拔先增后减,呈“S”型分布,峰值集中于1800~2800米间。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河西走廊腹地形成了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蕴藏着**河西走廊80%**的水资源

15 阅读: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