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令人深思的话:“研究表明,普通人在死后50年,会被这个世界遗忘的一干二净,就

泽洋看文你好的 2024-09-23 11:37:44

一段令人深思的话:“研究表明,普通人在死后50年,会被这个世界遗忘的一干二净,就如同没来过人间一样。 人类自然老死后,前几年会有儿孙祭奠,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十年后,孙子也步入晚年,自己的人生记忆都已经模糊了,更何况爷爷辈的事。 时间再放大一点,百年之后彻底尘归尘,土归土,除了人名,你就像没有来过一样,连亲人都不记得你了。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当下。世间万象皆浮云,乐住心中。”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说:“其实不是怕死的时候的肉体的痛苦,死亡意味着唯一无二的自我将永远消失,万劫不复,这才是对虚无的真正的恐惧。” 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不是怕死,而是害怕孤独地活在另一个世界上,因为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消失。 人类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自己永远在追求,渴望永恒,才会不断地繁衍后代,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和价值,能够让后代所记住。 人跟动物有本质上的区别,不但在意活着时的生活状态,同样也在意自己的身后事,有些人的葬礼办的非常的隆重, 另外,自古以来也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传宗接代,除了延续香火替自己养老送终,还需要后代能够祭奠自己! 人呢,想开了就那么回事儿,只能活这一辈子,没有下辈子,死了死了,一了百了,很快我们就会被所有人遗忘了。 其实,死后所做的一切都是给活人看的,生前好好孝顺父母就够了,死后坟前万吨灰,不如生前一碗水。 害怕死亡没有意义,焦虑死亡之前的日子也没有意义,最高级的生死观,就是不想死,不怕死,认真活。 人的一生都要经过生老病死这个过程,都是空手来了人世,生是人的起点,死是人的终点,活着就是一个过程,是一场体验,人人都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活的过程精彩与否。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直接告诫世人:先弄明白活着的事情,再去考虑死后的事情吧!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会更多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大多逃避 “死亡”这个不吉利的命题。 作家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世上的东西,或许都可以去挑剔,但日子是绝对没法挑的,因为不管你做出什么,它都是这么平静的,不缓不慢地往前走。 人痛苦的根源,无外乎:未得到、已失去、不甘心。在这个红尘俗世,人活着就会有七情六欲,有七情六欲就会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体悟不同,而对痛苦和烦恼的态度不同,从而感知的痛苦程度也不同。 如果你目前正处于迷茫,不妨读一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字里行间写尽了人生百态,言语通俗,寓意深刻。 这本书对人性本质的揭露,入木三分,扒皮见骨。是刘震云耗时30年的扛鼎之作,很多人可能没听过刘震云,但是一定看过他的影视剧《一地鸡毛》《手机》《我不是潘金莲》《一九四二》 西方媒体评价刘震云的作品:用最幽默的方式来说最深刻的哲理,用最质朴的语言来说最复杂的事物。他的代表作《一句顶一万句》中,就将有趣又生动的语言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译有20多种语言,被称为是“中国版《百年孤独》”。 精装版 一句顶一万句

1 阅读:559
评论列表
  • 2024-09-23 15:19

    死就死了!天天翻起来炒!

  • 2024-09-23 12:06

    被世界遗忘挺好的,正如人来时空空,去时也空空,活在当下是最好的

  • 2024-09-23 22:5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2024-09-23 13:49

    人痛苦的根源,无外乎:未得到、已失去、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