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华罗庚见到几个月都没破出日军密码的俞大维,惊讶的说:“你这哈佛高材生

鸿史观 2024-09-22 17:04:09

1943年,华罗庚见到几个月都没破出日军密码的俞大维,惊讶的说:“你这哈佛高材生也解不出来?” 1943年,抗战的局势愈发紧张,一封来自日军的密电让国民政府的情报部门犯了难。 许多专家费尽心思,几个月都没能解开它。 就在这时,国民政府的兵工署署长俞大维找到了一个人——数学天才华罗庚。面对这位俞大维,华罗庚却半开玩笑地问道:“你这哈佛高材生也解不出来?” 俞大维是中国近代国防建设的关键人物。 他不仅在哈佛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还曾留学德国,研究弹道学和军事科技,堪称是中国的“兵工之父”。 然而,即使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军事专家,在日军密报面前也感到了挫败。 这封密报加密方式复杂,几个月的努力都没有进展,让他意识到,这不是单靠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数学领域的天才。 在俞大维的记忆里,有一个人正符合这个要求——华罗庚。 当时华罗庚正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数学的领军人物,还曾在世界数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俞大维决定亲自登门拜访,请这位数学天才帮忙。 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中国学术界的中流砥柱,许多顶尖学者都在此聚集,包括叶企孙、吴大猷、华罗庚等科学巨匠。 抗战中,联大不仅是培养青年人才的学术摇篮,还是中国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数学的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破译密码、分析战术都需要高度的逻辑和计算能力。 正是在这样一个科学氛围中,华罗庚等人脱颖而出。他们不仅在学术上建树卓著,还在国家的危难时刻,展现了数学家的责任感。 听到俞大维的请求,华罗庚并没有立刻答应,他笑着说:“我可以试试,但不保证一定能解开,毕竟我不是神人。”言语中带着一丝调侃,但也流露出一份坚定的责任感。 到了军部,华罗庚见到那封令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日军密电。 面对这些排列得像天书般的数字和符号,华罗庚一时也感到头疼。 但他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立刻投入到解密的工作中。 俞大维将之前几个月的破解成果交给他,但华罗庚只是扫了一眼,决定从头开始,用自己的方法来破解这份密报。 他运用了数论中极为复杂的莫比乌斯函数,通过一系列反函数计算来寻找密码中的规律。 在计算过程中,华罗庚一丝不苟,不断验证每一个步骤的准确性。即使是再小的错误,也可能让他前功尽弃,因此他反复检查计算,甚至一夜未眠。 就在第二天清晨,消息传来——华罗庚成功破解了这封日军密报!这份密报揭示了日军计划对昆明地区发动大规模空袭的计划。 俞大维立即组织防空措施,疏散民众,成功地避免了一场原本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的轰炸。 当俞大维再次见到华罗庚时,他既感到惊讶又满怀敬意。 这样的破译难度,自己无法解开,却被这位数学天才在短短一晚间解决了。俞大维深感钦佩,连连称赞华罗庚的数学天赋与能力。 华罗庚的贡献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破译,更是数学与军事结合的完美体现。 而俞大维也再次证明了科技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军事专家,他不仅仅关注军事装备的升级,更意识到科学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不可或缺性。他和华罗庚的合作,正是这一思想的最佳实践。 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破译行动,华罗庚只是笑着说:“这不过是数学的应用罢了。” 然而,在那个战争的年代,这样的数学应用却意味着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华罗庚用一己之力,挽救了昆明城,也让人们见证了科学与智慧的力量。 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学是最宝贵的研究精神之一。” 这不仅是他的学术信条,更是他在战争中践行的责任和信念。他用数学解开了复杂的密码,保护了家园,这份贡献注定载入史册。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01-21 《抗日战争期间的兵工署署长:神枪书生俞大维》;中国科学院 2010-11-12 《华罗庚:初中毕业的数学家》)

0 阅读:238
评论列表
  • 2024-09-22 17:45

    听说华罗庚其他功课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