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年前的今天即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孝献皇后董鄂氏玉殒香消,驾返瑶池而去。
孝献皇后生于崇德四年,18岁入宫,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诏封为贤妃。董鄂氏被封为贤妃一个多月后即九月二十八日,还未行贤妃的册封礼,又诏封她为皇贵妃,于同年十二月初六日举行了皇贵妃册封礼。
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日丑时,董鄂氏生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氏于承乾宫病逝,终年22岁。
顺治十七年八月二十六日正式追赠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八月二十七日孝献皇后梓宫奉移景山观德殿暂安。孝献皇后于“三七”日(推算当在九月十一日)火化。于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二十七日,将孝献皇后的宝宫移往遵化孝陵以西的黄花山下暂安,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初六日戌时,孝献皇后宝宫随顺治帝、孝康皇后的宝宫一起入葬孝陵,其宝宫位于顺治帝宝宫之右(西)。
清朝定制,皇后的谥号经累朝加谥,到16个字不再增加。董鄂氏的谥号后世未给增加,依然是最初的12个字,而且不系顺治帝的庙谥“章”字,不能称“孝献章皇后”。神牌不升祔太庙、奉先殿,只供奉在孝陵隆恩殿的西暖阁内,成为清朝唯一不系谥的皇后。
他们三人都是死后火化的,地宫里葬的是骨灰。孝陵至今安然无恙,未被盗掘。孝献皇后仍陪伴在她最爱的夫君身旁;她死后三百多年来得到了后世人们的同情。有了以上这些,系不系谥,升不升太庙也无所谓了,孝献皇后董鄂氏也应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