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昕为什么无法成就大满贯? 许昕,左手直板且球风偏软。 在大球时代,对抗性更

夏槐的体育 2024-09-21 14:46:38

许昕为什么无法成就大满贯? 许昕,左手直板且球风偏软。 在大球时代,对抗性更加激烈,特别是乒乓球再改成40+以后,樊振东式的硬打硬拍甚嚣尘上,偏弱的直板已经没有了地位。 球变大后,前三板小快灵技术变成辅助,乒乓球变成了难看的硬对抗,特别是女子比赛的反手对抗,你弹过来我推回去,如果不变线双方可以打十几板甚至更多,让人看着索然无味。 小球时代,对方拉起一个高吊,自己要么碰、要么压、机会好的时候可以形成对拉;在现在大球时代,对方拉一个高吊,自己就可以直接拍过去。现在专业的几乎没有拉高吊的了,都是前冲。 前两天看了一个乒乓球教学视频,说只要出台的下旋球都能冲过去,关键是你要学会扽板头。自己试了试,还真行,百分之六七十的下旋球都能冲过去。作为一个打球水平极低的球迷,只能说明一点,这个技术很好用。 许昕成名很早,在2010年莫斯科世锦赛前,刘国梁宣布了参加世锦赛团体名额选拔办法——队内PK。第一轮许昕脱颖而出,第二轮是张继科,国内外已经小有名气的马龙第三轮才出线,这就是三剑客时代的正式开启。三个年轻人占据三个名额,逼得二王一马又进行了两轮PK ,最后挤掉了王励勤。 那是许昕最好的时期,灵气与韧性集于一身,打起球来就是不掉,短球、高球、大弧线缠住你不放,大蟒的名号也是那时传出的。 即使在他最好的时期,莫斯科世锦赛团体决赛马龙是一单、张继科是三单,都上场了,许昕只是在不关键的场次上过两场,当时《乒乓世界》周刊对许昕专访主题的总体意思是“没打够”。 记得是雅典奥运会前后,直板老教练吴敬平要求王皓和马琳训练中加入暴打,能打多大力气就打多大力气,当时还不理解。后来看看,樊振东就是乒乓暴力打法的代表。 打到后期,许昕被称为人民艺术家,那是比赛被动下连续放出各种赏心悦目的花式高球得到的赞誉。 放高球是实力不够,被打退台时没办法的办法。 球改为40+以后,许昕的打法更为落伍,没有更大成就是必然的。 东京奥运会上,刘国梁特意为两个老队员组成昕雯组合,本意是把混双金牌给他们,这也是对两位老队员最高的奖赏。但是,他们却在决赛时被日本水谷隼和伊藤美诚击败,丢掉冠军,害得刘诗雯团体都没上成,被持有P卡的王曼昱替换掉。以致大家都以为是刘诗雯拖了混双的后腿,其实许昕应该负主要责任,男队员打法偏软,没有暴力球,对手可以针对你的来球随意拍。 多说两句。以当时如日中天的女队实力来说,即使刘诗雯混双受挫也不至于影响团体,但老道的刘国梁不这么看,球场如战场,决赛中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况且那是日本人的主场。国乒男队打翻身仗就是靠双打突破的。 还拿莫斯科世锦赛说事,当时女队实力也是独一份,有郭跃、李晓霞、郭炎、刘诗雯、丁宁,其中两个大满贯选手(当然那时李和丁还没有拿到),赛前没人会想到女队会输,说真的,如果论实力没有哪只队伍能够撼动女队的地位。但就是这样,女队第一单打丁宁意外输给新加坡冯天薇,心里产生波动的刘诗雯输从未输过的王越古,尽管郭炎赢了第三盘,心里已经失衡的刘诗雯再输。要知道当时的刘诗雯排名可是世界第一啊! 乒乓球关键场次比得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心理的比拼,你技术再好,心里有波动也会导致崩盘,不然也不会有巴黎奥运会上陈梦夺冠,不仅球迷而且许多业内人士都对陈梦有微词。 还有一个镜头,是世锦赛还是奥运会团体上,许昕被水谷隼击败,随即上场的马龙上去就扳回一城,喜得刘国梁抱起马龙的脑袋在额头上亲了一口,当时摄影机给了许昕眼神一个特写。

0 阅读:194
评论列表
  • 2024-09-21 20:11

    作者老球迷,写的客观理性。[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