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宋庆龄亲笔写下这篇文章(如图),表达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彼时宋

运赛过去 2024-09-20 22:13:52

1977年12月,宋庆龄亲笔写下这篇文章(如图),表达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彼时宋庆龄的身体很不好,不仅遭受长期病痛的折磨,又在两年间接连摔了几次跤。身体病痛加上领袖逝世带来的精神打击,使得她的健康状况雪上加霜,身体更加羸弱。 岁月静好,风云变幻。1977年12月,已是古稀之年的宋庆龄躺在病床上,手捧毛主席的照片,百感交集。她拿起笔,在纸上娓娓道来,回忆起与毛主席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 时间倒流到1949年6月,革命胜利在望,新中国即将诞生。毛主席挥笔写下一封书信,专门派人送到宋庆龄手中。信中说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宋庆龄的敬重和渴盼,邀请她来北平共商国家大事。 这封亲笔信是中共中央对宋庆龄的郑重邀请,更是对其一贯拥护革命的高度肯定。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奋战,始终站在革命的一方。她明白,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继承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力量。因此,她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毛主席更是崇敬备至。 1949年9月,宋庆龄从上海启程,千里迢迢奔赴北平。毛主席亲自到机场迎接,并热情邀请宋庆龄出席开国大典,共商国是。开国大典上,宋庆龄高兴地说:"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一定能够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自此,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每逢重大决策,毛主席都会征询宋庆龄的意见,两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宋庆龄常说,是毛主席给了自己继续为革命奋斗的力量。她一生追随共产党,矢志不渝。 她握紧毛主席的照片,泪水模糊了双眼。纵使物是人非,但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岁月,那些同甘共苦的知己好友,永远铭刻在宋庆龄心中,成为支撑她跨越艰难、战胜病痛的精神力量。 1976年9月9日,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消息传来,举国上下一片悲恸。宋庆龄更是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失去了相伴半生的革命伴侣,她感到万般孤寂,肝肠寸断。 本就饱经病痛折磨的宋庆龄雪上加霜。自1973年起,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长期遭受病魔的侵扰。1975年至1977年间,81岁高龄的她还接连摔了几次跤,身体更显虚弱。然而,宋庆龄并未被病痛击倒。她常对身边的人说:"我这条命是毛主席给的,我要为党和人民多做些事情。" 伤心过度加上连年的病痛,宋庆龄的健康状况直线下降。尽管医生三番五次叮嘱要多休息,但她仍然挂念着国家大事,牵挂着人民群众。那些年,宋庆龄数次回忆起与毛主席并肩战斗的往事。在一次谈话中,她动情地说:"我一生最幸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结识了毛主席,跟随了共产党,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1977年11月,宋庆龄久病病榻。疾病的折磨让她痛苦不堪,但更令她难以释怀的,是对毛主席的无限追思。她强撑着虚弱的身躯,取出陈旧的信笺,开始用颤抖的手写下思念毛主席的文字。宋庆龄一遍遍回忆着毛主席的音容笑貌,一句句记录下两人的点点滴滴。墨迹未干,泪痕先落。每写一段,她就停下来默默出神,仿佛又重新经历了那段峥嵘岁月。 翻来覆去,宋庆龄反复修改着手稿。原本就虚弱的身体更显疲惫,但她全然不顾,一心只想倾注全部心血,表达对毛主席最真挚的怀念。整整一个月,宋庆龄废寝忘食地写作,终于完成了这篇沉甸甸的文章。字里行间,满是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更饱含了对伟大领袖的深切思念。 1977年12月,这篇饱蘸热泪之作终于完成。宋庆龄以"深切怀念敬爱的毛主席"为题,在一张普通的信纸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她的笔迹清晰有力,像是在宣告:我将永远怀念您,永远跟随您的脚步,把革命进行到底!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