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出生于河北平山县农民家庭的栗再温,读书成绩优异。在北平读书期间接触进

运赛过去 2024-09-20 22:13:51

1908 年出生于河北平山县农民家庭的栗再温,读书成绩优异。在北平读书期间接触进步思想,1927 年入党。此后,他在北平组织学生运动、成立反帝大同盟,因纪念南昌起义活动被学校开除。 1908年,一个平凡的农家男孩呱呱坠地,在河北平山县一个贫苦的小村庄里。这个男孩儿就是栗再温。他虽然出身贫寒,却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和过人的悟性。村里的老先生经常夸他"这个娃娃不得了,将来必成大器!" 少年的栗再温凭着刻苦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父母虽然不富裕,却也省吃俭用供他读书。栗再温暗下决心,一定要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在那个年代,像他这样出身贫农家庭还能考上大学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1926年,18岁的栗再温考入了北平的大学。在这里,他的眼界大大拓宽。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课后同学们的热烈讨论,都让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分。更重要的是,栗再温通过各种书籍和报刊,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思想。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奋斗终生。 1927年,栗再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校园里组织学生运动,成立"反帝大同盟",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唤醒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栗再温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领袖,许多进步青年都以他为榜样。 然而好景不长。那一年,北伐战争如火如荼。8月1日,南昌城里的革命部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起义,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栗再温作为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冒着被捕的危险,组织青年学生纪念"八一南昌起义"。消息很快传到了校方耳朵里。栗再温被学校无情地开除了。 离开校园的那天,栗再温背着简单的行囊,心中却是意志坚定。他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已经选定,前方虽然荆棘密布,但他将不畏艰险,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勇往直前。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栗再温接到党组织的指示,告别了在北平的革命工作,回到家乡河北平山,投身到更加波澜壮阔的抗日洪流中。 在冀西,栗再温参与创建了冀西特委,并担任组织部长。他日夜操劳,为建立抗日根据地殚精竭虑。在他的努力下,许多爱国青年加入了抗日队伍,老百姓也积极支援前线。有一次,根据地急需给养,栗再温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连夜骑车数十里,把分散在各村的粮食一车车运到根据地。就是有了像栗再温这样可歌可泣的优秀共产党员,冀西根据地才能一次次粉碎日军的"扫荡",屹立不倒。 1945年,抗战胜利了。栗再温也走出冀西山区,到华北工作。这一次,他肩负着在解放区建设政权、发展经济的重任。作为华北人民政府劳动局局长,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想方设法突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新中国成立后,栗再温又走上了工会工作的新战场。他作为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在全国各地奔走,帮助建立各级工会组织,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在他的推动下,许多公私合营企业成立了工会,民主管理有了制度保障。 1960年,栗再温又被调到山东省工作,担任省委秘书长和副省长。在这个岗位上,他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1963年,山东遭遇了严重洪涝灾害。栗再温亲临一线指挥抗洪抢险,冒着危险组织群众转移,尽最大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灾后重建阶段,他召集各方力量制定规划,带领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渡过难关。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栗再温却因为提出保护文物的正确建议,受到冲击和迫害。1967年,这位为革命鞠躬尽瘁的老战士含恨离世。直到1979年,栗再温的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誉才得以恢复。 栗再温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从冀西山区的抗日烽火,到华北解放区的经济建设;从新中国的工会阵地,再到山东的抗洪一线,他都冲锋在前,表现出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