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在德国的一次机械展会上,一位工作人员对着一名中国参观者说:“拍吧,多拍点,反正你们也学不会!”然而,23年后,中国一女子成功突破技术封锁,让曾经轻视我们的德国付出了沉重代价。 1997年的夏天,22岁的孙丽,刚刚在徐工集团崭露头角,如今有幸踏上飞往德国的航班,代表公司参加一场国际工程机械盛会。 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憧憬,年轻的孙丽兴奋不已,浑然不觉这趟旅程将在她平静的生命湖面激起怎样的涟漪。 慕尼黑展览中心人头攒动,各国展位如孔雀开屏般争相炫耀。孙丽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兴致勃勃地穿梭于各个展台之间,眼中闪烁着求知若渴的光芒。 然而,当她步入中国展区时,心头猛然一沉。 与其他国家琳琅满目的展示相比,中国展台仅有几张单薄的照片,显得格外寒酸,犹如鹤立鸡群中的一只丑小鸭。 心中百感交集,孙丽慢慢向德国展区靠近。这片区域汇聚了世界顶尖的工程机械,每一台设备都闪耀着科技的光芒. 孙丽轻轻地从包里取出相机,孙丽深知,这些照片将成为她和祖国工程机械行业宝贵的学习资料。 就在此时,一个傲慢而刺耳的声音在她耳畔响起:"随便拍吧,多拍点也无妨。反正你们中国人永远也赶不上我们的水平。" 孙丽猛地抬头,迎上了一双充满轻蔑与不屑的眼睛。那一刻,她感到一阵刺痛,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她深爱的祖国。 那天晚上,孙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凌晨时分,她独自走在慕尼黑的街头,看着周围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但哭过之后,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在她心中升起。 "终有一日,我们会用实力证明自己。"孙丽在心中暗自承诺,"中国的工程机械不仅会赶上,还会创造出让世界惊叹的成就。" 踏上归国的航班,孙丽的内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次展会的经历,不仅让她看到了世界顶尖技术的水平,更点燃了她内心的一把火。 回到工作岗位后,同事们惊讶地发现,孙丽仿佛换了个人。 她对起重机研发的投入程度,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常常是办公室里最早到的一个,也是最晚离开的那个。深夜的实验室里,总能看到她伏案工作的身影。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作为一名女性在男性主导的行业里,孙丽遇到了不少质疑和阻碍。有人说她吃不了苦,有人说她终究会为家庭放弃事业。但孙丽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2003年,孙丽领衔的研发团队,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精神,成功攻克了一个被视为"不可能"的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150吨级起重机。 这个成就让整个行业为之震惊,但孙丽深知,在全球工程机械的竞争舞台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50吨级起重机的突破固然重要,但国际领先企业的水平还在更前方。她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心中酝酿着更宏大的蓝图。 研发期间,孙丽几乎与实验室为伴。即使在怀孕期间,她也坚持工作。女儿出生后,孙丽每周在家的时间甚至不到30个小时。 她的丈夫心疼地说:"你是不是忘了自己还是个妻子,还是个母亲?"孙丽只是默默流泪,却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决心。 2013年,中国工程机械界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技术积累,孙丽带领的团队终于实现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突破。 他们成功研制出了代号为XCA4000的巨型起重机,这台庞然大物拥有惊人的4000吨起重能力。 这一成就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打破了国际巨头在超大型起重机领域的长期垄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创新实力。 XCA4000的首次亮相选在了河北衡水。当这台被誉为"世界第一吊"的巨兽缓缓展开其庞大的机臂,轻松举起重达数千吨的设备时,现场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欢呼和掌声。 孙丽站在人群中,泪流满面。她想起了16年前在德国展会上的屈辱,想起了这些年来的艰辛付出。此刻,一切都值得了。 有报道称,仅在消息公布的短短几天内,德国某知名重型机械制造商的股价就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市值蒸发近十亿美元。 如今,那些曾经的嘲讽言论仿佛变成了一剂苦涩的良药,迫使这些国际巨头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制造的实力。 多年后,当有记者问起孙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她笑着说:"我证明了中国人不仅能学会,还能做得更好。但最重要的是,我的女儿告诉我,她以我为荣。" 孙丽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中国工程师奋斗史的缩影。从被嘲笑到引领世界,从跟随者到开拓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诠释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真谛。而这,正是中国制造崛起的动人篇章。 参考信源:央视新闻
致敬,孙丽这样的大国工匠!
少走很多弯路。省了不少研究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