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们已经断绝了他人工业化的道路? 不是我们绝了他人工业化道路,而是:我们

历史有小狼 2024-09-19 13:39:37

为什么说我们已经断绝了他人工业化的道路? 不是我们绝了他人工业化道路,而是:我们是唯一成功突破西方封锁完成工业的国家,而其他国家突破失败了! 现代社会,工业化水平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然而,对于新中国而言,迈向工业化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资源匮乏。煤炭和钢铁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石,却严重不足。彼时,全国的钢铁年产量仅有61万吨,这个数字对于推动工业化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面对这样的困境,国家需要寻求外部的帮助。 苏联成为了我们可以依靠的伙伴。为了获得苏联的经济援助和工业设备支持,我们积极参与了朝鲜战争。战争结束后,苏联向我们提供了"156项工程"的援助计划。这些项目涵盖了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轻工业、医药、军工等多个领域,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拉开了序幕。1957年,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52年的20.9%提升到了29.6%。1966年,第二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农业,达到了37.9%,标志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取得了重要突破。 新的困难接踵而至,工业发展一度受到挫折。直到1978年,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才提升至47.9%,而农业的比重则下降到了28.2%。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不仅如此,还培养了上亿的产业工人和数百万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工业化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工业水平,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提高粮食产量,归根结底需要依靠工业化的力量。以化肥为例,每亩地需要约30斤化肥,若用传统的有机肥替代,至少需要一吨的粪肥。在过去,粪肥极为稀缺,农民甚至会将露天排泄的粪便收集起来带回家。这种情况下,想要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化肥生产的关键在于合成氨,而合成氨的生产需要能承受高温高压的合金钢无缝钢管。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水平有限,这一技术长期未能突破。直到1970年,我们才掌握了相关技术,化肥产量得以大幅提升。在完整的化工产业链支持下,农业生产水平快速提高。2015年,粮食年产量达到了6亿吨,蔬菜和水果的产量也同样可观。 工业化的推进,同样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可能。过去,燃料的短缺导致了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随着煤炭的广泛应用,燃料问题得到缓解,人们不再需要大量砍伐森林用于取暖和烹饪。经过多年的努力,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升至如今的22%。工业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为生态环境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环境污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工厂排放的废气和污水成为焦点。一些人开始质疑工业发展的必要性,呼吁减少甚至放弃重工业,转而专注于金融、互联网等轻工业领域。然而,中国曾错失18世纪的工业革命,导致国家积贫积弱,饱受列强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工业化成为全国的共同目标,各行各业在艰苦奋斗中迈向现代化。 工业化带来了自给自足的物资,为金融和互联网等行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拥有充足的物资,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相反,没有生产力的国家,容易被他国金融手段所左右,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 一些发达国家表面上大力发展金融和服务业,实际上并未放弃工业生产,而是将污染严重的工厂迁往他国。他们鼓吹环保,劝说其他国家去工业化,但自身却在研发高科技的生产技术。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被这些言论所迷惑,对国内的工业发展持否定态度。 面对环境污染,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高污染产业进行整改。然而,完全放弃工业并非良策。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金融和互联网无法直接提供物质保障。若无实体经济支撑,经济数据再亮眼,也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近年来,部分工厂倒闭,除了自身问题外,社会对工业的误解也是原因之一。若放弃工业化,国家可能陷入被动,成为他国廉价商品的倾销市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 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寻求与自然的平衡,已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行各业正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确保国家的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化依然是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足的关键。 来自 阎明. 《中国社会学史(1895-1949)》 2023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