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太大了,给婴儿吃安眠药!”上海,一位女子以月薪9000余元的价格聘请了一名月嫂,岂料,月嫂在工作期间,竟半夜偷偷起来给婴儿喂安眠药。女子发现后立即拨打报警电话。事后,月嫂不承认自己给孩子喂了安眠药,遂将女子告上法院索要4620元的劳务费,而女子则提出反诉要求对方支付16000余元的赔偿。对此,法院的判决亮了! 这个故事的起点是张女士和她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张女士是位事业有成的女性,由于工作繁忙,她决定聘请一位经验丰富的月嫂来照顾孩子。 她通过家政公司找到了一位推荐较高的月嫂李阿姨,月薪9000多元,对方口碑不错,张女士满心期待。 一开始,李阿姨确实表现得非常专业。她对婴儿护理的知识头头是道,动作娴熟,给张女士的女儿洗澡、喂奶,甚至夜间照看都做得很好。 张女士也因此渐渐放下了戒备心,几乎完全依赖李阿姨来照顾孩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女士开始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她的女儿原本非常活泼,总是哭闹,但在李阿姨接手几天后,孩子晚上竟然安静得出奇。 婴儿连续几夜都睡得很沉,这本该让张女士感到宽慰,但不知为何,她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 有一天夜里,张女士因为工作太累,半夜醒来喝水,路过婴儿房时,她突然听见门内有轻微的响动。 她轻手轻脚推开门,发现李阿姨正站在婴儿床边,拿着一支针管状的东西往奶瓶里注入某种液体。张女士心头一紧,立刻冲上前去。 “李阿姨,你在干什么?”张女士声音颤抖,直觉告诉她情况不妙。 李阿姨明显被吓了一跳,慌忙把手中的东西藏到身后,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啊,我只是给孩子加点补品,没什么特别的。” 张女士眉头紧锁,走过去拿起了奶瓶:“补品?孩子这么小,能用什么补品?”她仔细闻了闻奶瓶里的液体,闻到了一丝异样的气味。 她再也无法压制心中的怀疑,立刻把李阿姨手里的瓶子夺过来。她拿到医院化验后,结果让她震惊:那瓶所谓的“补品”竟然含有安眠药成分! 张女士愤怒到了极点,立即报警。警察到场后,李阿姨却矢口否认,坚称自己没有做过任何对孩子不利的事。 她甚至表示,张女士这是无端怀疑,破坏她的名誉,导致她丢了工作,要求支付她4620元的劳务费。李阿姨还自信满满地说:“我辛苦工作,工资一分不能少。” 张女士怒火中烧,冷冷地回击:“工资?我反倒要告你对我孩子造成伤害!你这种行为,不仅不该拿钱,还应该赔偿我孩子的精神损失!” 双方争执不下,事情很快进入了法律程序。张女士提出反诉,要求李阿姨赔偿她16000多元的医疗、精神损害赔偿等费用。 她坚决不愿让这样一件事草草了结,“你不仅给我孩子喂药,还对我撒谎!你知道孩子这么小,吃了安眠药可能有什么后果吗?” 李阿姨却狡辩道:“我根本没有给孩子吃安眠药,那个药瓶不是我的!是你们自己搞错了!” 案件最终由法院审理,整个过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都对月嫂的行为感到愤怒,这样的举动不仅是对孩子的生命健康的威胁,也是对雇主信任的彻底背叛。 一时间,关于家政服务行业的道德与监管问题成为了舆论热点。 在庭审过程中,李阿姨始终坚持自己没有给孩子喂安眠药,但医院的化验报告和张女士提供的证据非常确凿。 律师指出,婴儿的身体极为脆弱,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安眠药这类药物,更是对婴儿的神经系统有巨大影响。 最终,法院判决如下:李阿姨需支付张女士赔偿金16000余元,并且拒绝了她索要劳务费的请求。 法院在判决书中强调,李阿姨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月嫂的职业道德,并存在明显的法律风险,雇主有权利要求赔偿。 判决一出,社会各界一片叫好。不少网友在网上留言:“这样的月嫂简直无法无天!”、“把婴儿当成试验品了吗?”、“幸好这位妈妈及时发现,太可怕了!” 张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她为此付出了大量精力和情感代价,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警示更多的新手妈妈,“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对任何人完全放松警惕,尤其是在孩子安全问题上。” 随着事件的发酵,李阿姨所在的家政公司也受到了严厉批评。 公司负责人在面对记者时,尽力解释说:“我们在招聘时确实进行了背景调查和技能考核,但这个事情发生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管,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这场闹剧以李阿姨的失败告终,但它引发的讨论远未结束。家政服务行业的信誉与监管问题,以及如何保障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互信,在这个案例之后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张女士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和孩子争取到了公正的结果,但她的经历也让无数家庭深刻反思如何更好地保障孩子的安全。 故事的背后,隐藏的是信任的破裂与法律的公正,而那个差点因为安眠药受到伤害的婴儿,成为了所有讨论的中心。 希望通过这次事件,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安全与责任,永远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