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内战,因美帝的阻挠,解放战争未能彻底解决中国的解放大业,大陆与台湾两岸分治已

文山聊武器 2024-09-17 18:28:05

国共内战,因美帝的阻挠,解放战争未能彻底解决中国的解放大业,大陆与台湾两岸分治已75年;台湾回归祖国,两岸统一,历经三代领导的努力,至今尚未完成! 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副总统哈里·杜鲁门继任总统。在随后的总统选举中,杜鲁门希望能够正式当选,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共和党候选人托马斯·杜威。 蒋介石和他的幕僚们判断杜威胜选的可能性更大,认为提前与杜威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巩固中美关系。为此,蒋介石派遣陈立夫前往美国,携带大量资金,为杜威的竞选活动提供支持。此外,他还以中华民国政府的名义,向杜威授予了一枚勋章,表达友好之意。 杜威理解蒋介石的用意,并在竞选期间承诺,若当选总统,将对国民政府给予无条件的支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杜鲁门最终赢得了选举。得知蒋介石在竞选期间的举动后,杜鲁门对其十分不满。据白宫内部人士透露,杜鲁门在谈及蒋介石时,情绪激动,甚至不愿再听到有关他的任何消息。 这种紧张的关系导致美国政府逐步减少对国民政府的援助。随着国内战事的不利,蒋介石陷入困境,被迫宣布下野。然而,他仍然希望通过美国的支持来扭转局面。然而,美国政府并未回应他的请求。 1948年,宋美龄再次前往美国,试图为国民政府争取新的援助。然而,这次她未能获得预期的支持,美国政府对她的到来表现得冷淡。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军向上海推进,蒋介石笃信美国不会坐视不理。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他鼓励部下,坚持三个月,国际援助必将到来。 然而,美国的态度令蒋介石始料未及。尽管国内支持继续援助国民党的声音此起彼伏,美国总统杜鲁门却始终保持冷淡。他深知,直接介入中国内战可能引发与苏联的正面冲突,这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代理国务卿明确表示,美国没有责任保卫上海或中国的任何地区。 二战结束后,美国曾大力支持蒋介石,提供武器装备,协助其接收大城市,并助其进行内战。然而,当国共冲突升级,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挑起全面内战时,美国开始重新评估其政策。发现国民党军队无法战胜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后,美国对蒋介石实施了长达十个月的武器禁运,并尝试调停双方。 美国担心,持续的内战将破坏其在东亚的利益布局,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中国落入苏联的影响之下。 面对苏联的压力和国民党节节败退的局面,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建议杜鲁门,要么大规模援助,要么直接派兵介入。然而,杜鲁门并未采纳。他不愿因中国内战与苏联正面冲突,决定遵循“对中国内战不予干涉”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方面,已预见到国际干涉的可能性。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准备应对美国直接出兵的情况,并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解放军加强了沿海防御,严阵以待。 最终,美国选择了观望,未对蒋介石提供进一步的军事支持。蒋介石的预期落空,国民党政权在内外交困中逐渐崩溃。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迅速在远东地区展开其战略部署,台湾成为其关注的焦点之一。尽管表面上由蒋介石接收台湾,但美军在台湾的行动从未间断。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军高层秘密派遣情报人员,对台湾进行广泛的军事侦察和情报收集。 利用台湾民众对国民政府的不满情绪,美国情报机构在调查中强调台湾人“亲美反中”的倾向。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美国暗中支持某些势力,推动提出“台湾托管论”和“台湾独立论”,试图通过国际手段将台湾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面对这些外部干涉,国内的台湾同乡会和旅外台胞团体纷纷发声,强烈反对“台湾托管论”,指出这是损害台湾利益的行为。国民政府派遣高级官员赴台调查,并指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然而,美国并未停止其行动,继续在香港和日本等地策划“台湾独立运动”,企图分裂中国的领土完整。 如果台湾落入反动势力或被美国控制,将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那些鼓吹“台湾独立”或“托管”的言论,不仅违背历史事实,也阻碍了台湾的解放进程。 二战结束后,台湾回归祖国。然而,国民政府的腐败和专制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导致“二二八事件”的爆发。 美国看中了台湾的战略价值,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冷战背景下,美国需要一个遏制亚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哨,台湾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正符合其战略需求。 美国在台湾的军事部署不仅包括建立基地和驻军,还涉及对台湾军队的培训和装备支持。他们利用台湾作为情报收集中心,监视中国大陆和周边国家的动态。在经济上,美国资本大量涌入,控制了许多关键行业,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巩固其影响力。 政治层面,美国支持和培养了一批主张“台独”的势力,利用他们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在国际上制造台湾独立的舆论。他们甚至策划让台湾参与对日和约的签订,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分裂中国的领土。 面对这些复杂局势,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加速全国的解放进程,才能有效抵制外部势力对台湾的干涉许多台湾同胞积极参与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力量。

0 阅读: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