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为国家立下盖世奇功,为人十分低调谦和,为什么当时没有说他好?就连写《史记》的

一抹烟尘说 2024-09-17 03:09:21

卫青为国家立下盖世奇功,为人十分低调谦和,为什么当时没有说他好?就连写《史记》的司马迁也说他和柔媚上,以讨汉武帝欢心,在列传中将他的赫赫战功一笔带过,简单得就像一份战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资治通鉴》:卫青遇士大夫以礼,与小人有恩,西门安于矫性齐美。关羽、张飞任偏同弊。行已举事,深宜鉴于此。 意思是,卫青对士大夫以礼相待,给下人以恩,是一个完美的人。西门豹和董安于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趋于完美。而关羽对读书人傲慢,张飞对读书人尊重却对士卒傲慢,招致灾祸。我们行事为人要以此为鉴。 卫青为将风格,关羽张飞根本达不到这个档次。我们为人做事要向卫青看齐。 卫青这样完美的人,为何他那个时代的人,却没有说他的好话呢? 出身寒微与顶级荣耀,形成的巨大落差,让当时大多数世家和士人心理上无法接受 卫青的父亲叫郑季,是一名小吏,在平阳侯府工作时,与平阳侯的女仆卫媪私通,生下了卫青。 卫青的同父兄弟,非常看不起卫青,把他当家奴看得,什么苦活都让他干,吃的是猪狗食。 卫青无法忍受,回到母亲卫媪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随母姓。 私生子,当时世人是瞧不起的,家奴,当时也是社会的最底层,也是遭世人鄙视的。 而这个私生子和家奴出身的卫青,却当了大将军大司马,封长平侯,食邑一万六千七百户,经过两次益封,食邑二万二百户。 因卫青的功劳太大,本人封无可封了,汉武帝把卫青三个尚在襁褓的儿子也封为侯,还把自己已离婚的姐姐平阳公主嫁给卫青为妻,内结骨肉之恩。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皇后。汉武帝是卫青姐夫,卫青也成了汉武帝的姐夫。这种荣耀自古以来独一份。 当时的士人,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羡慕嫉妒恨。 因为当时汉朝进入官场,获得高官有两条途径。 一是世袭家族。如李广的儿子李敢是郎中令,李敢死了,李广的孙子李陵就继任郎中令。司马迁的父亲,是太史令,司马迁就可以直接到朝廷当侍郎,他父亲死后,就继任太史令。 另一条路就是朝廷每年下诏给各郡郡守,从良家子弟中推荐有贤名和才能的人入朝,经过朝廷考核后授予相应的官职。 世袭制和推荐制,是两条金光大道。卫青并不是从这两条金光大道进入官场的,是因为他姐姐卫子夫成了大汉皇后,卫青才有机会成为汉武帝的警卫员。汉武帝一路提拔,由警卫员到警卫队长,到大中大夫,参与朝政,然后到带兵的将领。 这个过程,完全是依靠裙带关系得来的。为那些从两条金光大道入仕的官员所不耻,他们心理上难以接受,就另眼看待卫青。 其二,卫青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卫青身卫朝廷大将军,按照汉代的体制,他有权推荐有才能的人入朝为官的。 他的手下将领苏建就对卫青说:你应该多推荐一些人才入朝为官,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卫青说:招贤选能是天子的权柄,作为将军,遵守朝廷的法度,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不必参与朝廷招贤选能的事。 汉武帝偏偏要卫青从他家的门客中挑选人入朝为官。 卫青没有办法,只能从门客中挑选一些富贵子弟给朝廷。 前来挑选人才的大夫赵禹,经过面试,说卫青挑选出来的人都是好看不中用的草包。 他不相信大将军府没有人才,让卫青把他家中一百多个门客全部集中,他要亲自考核挑选。 经过仔细考核面试,赵禹拉出两个穿着破旧衣服,在卫青府中喂马的两个人。对卫青说,我就要这两个人了。 一个叫任安,一个叫田仁。他们两人在私底下曾抱怨卫青没有眼光,不肯重用他们。 汉武帝与他这两人面谈后,认为是难得的人才,重用他们,让他们做了高官。 任安后来做到了北军使节(京师城防司令),成为著名的历史人物。 这两个人会买卫青的账吗?当然不会,他们只买汉武帝的账。因为如果不是汉武帝对他们青眼有加,他们有可能一辈子呆在卫青府里当门客了。 卫青不愿推荐人入朝为官,是不想在朝中形成势力,以免遭皇帝嫉恨。当然这也是卫青的原则,不愿干预朝廷的选才大典,他认为这个权力应该属于天子。 他这样做,皇帝就更信任他。 正因如此,司马迁说卫青柔和媚上。 其它朝廷官员都不是卫青推荐的,当然没有人对卫青感恩戴德,怎么可能会说卫青的好话呢? 他们只看到卫青因为姐姐卫子夫关系得到重用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卫青是凭自己的能力和战功才获得汉武帝器重的一面。 汉武帝还是非常公正的,他让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和卫青四将各率一万骑兵,深入匈奴腹地两千里。 此四人互不统属,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汉武帝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考验一下大汉的骑兵深入大漠,能否战胜匈奴骑兵。 第二是想通过此战选出大汉反击匈奴的统帅。 这是一场非常公平的考核和竞争。 结果却令人膛目结舌。沙场宿将李广,全军覆没,自己也被匈奴人俘虏了。 战场初哥卫青却大获全胜。 卫青能当上大将军,完全是凭自身能力和战功的。 那些汉朝的士大夫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就是不喜欢卫青,你要什么办法?

0 阅读:18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