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张旭)秋风朗朗,天高云阔。中条山下,关公故里,绿树掩映,古韵悠长。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的解州关帝庙内,游客、信众在大殿外敛声屏气,伏身跪拜,虔诚叩首,构成一幅文脉延绵的画卷。
“天下关庙数解州”,解州关帝庙被称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千百年来,关公文化的恒久魅力及跨越时空和地域的内在力量牢牢镌刻在解州关帝庙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中,深深烙印在海内外华人的家国情怀中。
忠义文化的历史教科书
解州是关公的故乡。据《三国志》记载,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关羽戎马一生,讲信义,重承诺,坦荡为怀,正气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给后世留下无数佳话,其忠、义、仁、勇、礼、智、信的精神品格早已化入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
“历观史记英雄将,谁似云长白马功。”走进解州关帝庙,一座座楼、阁、亭、廊,串联起关公文化的历史脉络。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午门内两侧墙壁上的壁画生动演绎着关公的传奇故事,把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传神地展现给世人。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一首《风雨竹》题画诗留住了游客的脚步,经过景区讲解员介绍,藏于画中的诗句被辨认出来,有游客双掌合十,神情肃穆。悬于其正上方的“万古精忠”四个大字,愈显庄严。
解州关帝庙内,匾额众多。“义炳乾坤”匾悬于崇宁殿内前槽,系康熙亲笔;悬于崇宁殿前明间廊下的“万世人极”匾,为咸丰所书;“神勇”匾悬于崇宁殿前檐下,是乾隆所题。众多匾额无不见证着历代官民对关公“忠义仁勇”精神的崇拜,在薪火相传中,关公文化历久弥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州关帝庙是一部忠义文化的历史教科书。40余座明清时期的单体古建筑、9000多册古籍文献、1775件(套)可移动文物……这里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见证着忠义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赓续向前。
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
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创建以来,历代均有扩建重修,现今建筑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是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
自1978年对外开放至今,解州关帝庙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盛大的纪念活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关公文化爱好者。
随着清明关氏后裔祭祖、农历四月初八解州古庙会、关帝诞辰、关公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的持续举办,解州关帝庙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关公信众逐年增加。与此同时,该庙与美国、法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墨西哥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帝庙、关公文化协会等进行宫庙交流和关公文化交流。
“2019年起,解州关帝庙和关公文化研究院面向全球发起了‘关公文化交流基地’共建活动。”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文化研究室主任陈园园介绍,近年来,在庙内功德箱中,发现游客、信众捐赠的外币,就有70多种。
“世人尊崇关公,核心在于关公报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信、交友以义、作战以勇的品格,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关氏宗亲会会长、关公第68代嫡孙关新刚这样认为。
关公文化始于山西,但其影响力却不局限于山西一省,而是辐射全球,其“忠义仁勇”的核心理念,早已根植于全球华人的内心。“关公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傅文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