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地级市”苏州的人工智能产业,实力不俗。截至目前,苏州全市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000家,其中规上企业378家,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9月15日,苏州召开“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大会,正式发布实施《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苏州将充分发挥产业基础扎实和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AI)+”创新发展试验区,计划到2027年,苏州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要突破3000亿元。
当天,与之呼应的一揽子政策、一系列平台、一大批项目密集落地苏州。面向未来,一座“百模千景万算”的“人工智能+”城市正加速走来。
高起点、加速跑,重点布局15个行业领域
作为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被视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全国各地竞相发力的新赛道。而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有效应用。如何具象化理解“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不妨来看看苏州的实践案例。
例如,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聚焦智能医学成像、智能精准检验等前沿创新交叉方向,开展体系化研发工作,成为“AI+医疗”典型案例;东吴证券在国内证券行业首个发布自研大模型并完成算法备案,被列入“AI+金融”典型案例;同程旅行集团打造的“程心”旅游行业专属大模型,是“AI+文旅”的典型案例。
会上,亨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钱建林分享了公司拥抱“AI+”的故事。由于光棒工艺技术复杂,过程质量具有不可测量的行业难点,亨通对光棒超过800万组生产、检测数据治理,梳理30多个关键因子对应关系,建起“AI+过程质量”预测系统,让光棒生产质量预测正确率提升29%、报废损失率降低58%。“有了AI赋能制造的大模型数据底座,工厂产生的海量数据不仅能转变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数字资产,更能推动生产研发应用等各环节的创新迭代。”钱建林介绍,去年底,亨通光纤光棒智能制造工厂入选了由世界经济论坛(WEF)和麦肯锡共同组织评选的“灯塔工厂”,成为全球光通信行业的首座灯塔工厂。
据介绍,2021年,苏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在苏州各行各业、各场景中,生根发芽、落地开花。《行动方案》明确,苏州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金融、科研、低空经济、建筑、交通、医疗、教育、能源、文旅、消费、人力资源、农业、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15个重点行业领域交叉融合、互相促进,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其中,在“AI+制造”领域,苏州将重点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方向,制定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构建工业知识库和公共数据集。与此同时,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管理全产线应用场景;加大工业大模型培育、推广和应用,引导工业垂直类大模型企业面向特定场景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完善各类大模型间交互接口,探索通用大模型与工业垂直类大模型协同模式等。
在“AI+金融”领域,苏州将引导企业规范发展数字金融,优化信贷工具,探索利用大模型辅助生成信贷调查报告和授信审查报告;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加速扩展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重点建设数字金融苏州实验室、长三角金融科技实验室、苏州科技金融实验室、苏州市知识产权金融实验室等创新金融科技载体、着力打造场景感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慧金融新业态。
高标准、细方案,建立创新协同新生态
智算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底座”,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近年来,苏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通过加快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创新,建成15家智能计算中心,其中包括中国电信长三角示范区(吴江)算力调度中心和中国移动长三角(苏州)云计算中心两个标志性项目均已投用,全市智算规模突破2900P。这也给了苏州人“底气”——在席卷而来的人工智能浪潮中,苏州更有条件做好“加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伴随着这次《行动方案》发布实施,苏州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路线图、时间表进一步明晰。接下来,AI+科研领域,苏州将加快“东风(DFM)语言大模型”等通用大模型培育;AI+低空经济领域,苏州将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中的融合应用;AI+交通领域,苏州将加快构建交通大模型平台,推动大模型与智能网联汽车深度融合;AI+医疗领域,苏州将开展智慧医院建设试点,满足养老机构、社区等多样化康养需求,赋能全场景智能康养……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苏州力争引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大模型1个,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国家级备案数突破50个,垂直领域大模型市级培育数突破300个,形成大模型梯队培育体系。
此外,“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家企业、单个场景的事,而是要构建高标准、垂直类共享数据平台,建立创新协同、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我们已经在尝试,努力把产业的数据链打通,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数据打通,产品的协同设计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工艺优化和智能决策,在更大的层面做到用AI统筹,用AI赋能整个产业链、价值链。”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介绍,去年5月,西门子在苏州启用中国首个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西门子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未来将加强与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技术孵化和应用落地。
会上,苏州与西门子联合发布《苏州市—西门子“双S战略”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及《2024苏州—西门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双方将在智改数转、科技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加深合作。
现场,西门子还与南京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人工智能算法中心,探索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建立长三角人工智能技术生态。
当天,思必驰、东吴证券、同程网络3个苏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项目被授予每家500万元支票奖励;协鑫集团智慧能源全球研发总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项目分批签约;苏州市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园、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培育企业、“人工智能+”创新技术供给企业授牌;苏州市制造业行业应用模型、中国电信星辰基础大模型+产业智能体开发平台、苏州市工业视觉检测通用大模型等集中发布。
苏州还发起成立了中国(苏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联盟、苏州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研究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