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的崩溃为何比预想中来得更为迅猛? 曾听朋友提及,那些高素质的人才在德国辛勤耕耘数年,历经艰辛方能获得德国国籍,相比之下,难民却能较为轻易地融入。加之俄乌冲突持续消耗着德国的资源与精力,这无疑让德国的处境雪上加霜。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德国自身政策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令人扼腕叹息。 德国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曾拥有一位卓越的领导者——默克尔。然而,不幸的是,德国似乎只有这样一个默克尔。自默克尔离职以来,德国政治舞台上似乎再无人能及她的高度。毫不夸张地说,默克尔堪称欧洲最后一位真正的政治家,她的离去让德国乃至欧洲的政治格局都经历了不小的动荡。 北溪管道的炸裂,意味着俄罗斯向德国供应的廉价能源被切断,这对德国工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德国还需承担巨额费用来支援乌克兰,并配合美国对我们进行制裁,结果却换来了我们的对等反制措施。德国近几年的外交政策操作,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失误。说到底,德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美国的傀儡,无法真正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汽车工业领域,德国曾一度击败美国通用汽车,但随后美国又崛起了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巨头,重新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尽管日本和德国在工业上看似强大,但一旦汽车工业出现危机,整个工业体系都可能随之崩溃。这对于依赖汽车工业作为支柱的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日本和德国都是工业强国,但近年来都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日本曾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而德国则拥有欧洲这个经济腹地作为支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德国似乎衰落得比日本还要快。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因为德国的汽车在中国市场上遭遇了严重的销售困境。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逐渐缩减,这对德国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工业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谈及德国当前的处境,尽管有人担忧其是否在加速下滑的道路上过度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作为老牌帝国,其底蕴依然深厚,属于典型的“old money”。这样的国家,即便面临一些挑战,其系统性问题的真正暴露也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而谈及真正的崩溃,那更是二十年后才应讨论的话题。现在下此断言,确实为时过早。 当然,这一判断的前提是,德国的政治格局能够保持稳定,避免像AfD(德国另类选择党)或绿党这样的政治力量主政。这些政党的政策导向和执政理念,可能会给德国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 欧盟作为德国的重要依托,其稳定性和繁荣对于德国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如果欧盟真的被欧洲那些过于偏重文科和体育,而缺乏经济治理经验的政治力量所拖累,导致整体实力下滑,那么德国无疑会受到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可能会遭遇严重的困境,甚至可能出现“立地半身不遂”的尴尬局面。 德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国家,其韧性和适应力不容小觑。只要能够保持政治稳定,合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应对挑战,德国依然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其强国地位。 #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