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中,西北军的打法很独特,因为鬼子的火力太猛,西北军的火力又太差(很多士兵

历史有小狼 2024-09-15 16:24:43

长城抗战中,西北军的打法很独特,因为鬼子的火力太猛,西北军的火力又太差(很多士兵都是土铳),没法和鬼子枪对枪炮对炮,只能用阴招。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台儿庄战役占据了不可磨灭的一页。此役不仅因其战术上的复杂性而闻名,更因为它展示了中国军队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不屈不挠。其中,西北军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和张自忠的第59军,这两支在公众印象中略显粗糙的部队,却在这场战役中展示出了出人意料的坚韧和战斗力。 西北军作为曾经的中原大战的主力,在战后被迫解体,分化为多个较小的部队。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西北军余部主要包括了孙连仲的第26路军和张自忠的第29军。尽管设备和训练在全国范围内看属于上乘,但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这些部队仍带有“杂牌军”的标签。 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孙连仲的部队全面参与,特别是池峰城的第31师成为守城的主力。尽管此前在太原会战中已经损失惨重,但在台儿庄战役中,第31师再次展示了西北军特有的坚韧,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根据战后池峰城向国民政府的报告,第31师在战役中的损失惨重,武器装备损失巨大,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战斗力。 张自忠的第59军,则是从庞大的第29军中分出来的力量。此前,第29军由于编制庞大,实力强劲,被拆分为更小的几个部队。张自忠的59军在平津地区扩编,并在抗战初期,快速增补装备和人员,尤其是采购了大量的捷克制武器。这使得第59军在装备上有了质的飞跃。在临沂的阻击战中,第59军三次与日军激战,虽然损失惨重,但成功牵制了日军,为台儿庄的胜利作出了关键的贡献。 西北军的这两支部队在装备和战斗力上的表现,突破了人们对杂牌军的刻板印象。从详细的战后伤亡和装备损失数据可以看出,他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战斗群体,而是经过严格训练和良好装备的正规军力。 西北军余部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表现,证明了即使是在物资和装备不足的情况下,坚定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战术布置能够克服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 29军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抗战时期的英勇表现,成为研究国内军事史的重要篇章。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冯玉祥的西北军。然而,经历了中原大战的惨败后,西北军的命运似乎已步入绝境,而29军的崛起则意味着这支曾经辉煌的军队的一种脱胎换骨。 西北军在全盛时期曾与国民政府的中央军势均力敌,冯玉祥麾下的将领多为勇猛精悍之辈,个个身怀绝技,军事能力出众。但中原大战这场惨烈的内战彻底改变了西北军的命运,使得一支曾高声呼唤、应者云集的队伍,沦为历史的尘埃。 中原大战的结束并非西北军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战后,原西北军的残余势力在众多难关和重重困境中,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西北军的旧将宋哲元,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浮现的关键人物。他在战争末期曾尝试东渡黄河,寻求进入山西以避免战事的洗礼。然而,计划并未如愿,宋哲元的东归之路被断,无法返回故土。 面对绝境,宋哲元不得不向晋绥军的阎锡山求助,希望能得到庇护。然而,阎锡山未给予明确回应。旧日的盟友,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时,往往会重新考量自己的立场和利益。 尽管曾一度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宋哲元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在遭受屡次挫败和环境的严峻考验后,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重整旗鼓,逐渐使部队恢复了战斗力。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成就了后来的29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9军的重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整合,更是一种精神和信念的重建。从中原大战的废墟中崛起,29军的故事是坚韧和勇气的象征,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凤凰涅槃。 来自 陶钝著. 《中国文联晚霞文库 陶钝文集 第3集》 1998

0 阅读:1015
评论列表
  • 2024-09-18 02:02

    致敬先烈,但蒋光头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