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泽东前往参观朱元璋墓,看到朱洪武的画像:长瘦脸、大下巴、厚嘴唇、

文山聊武器 2024-09-15 15:43:37

1953 年,毛泽东前往参观朱元璋墓,看到朱洪武的画像:长瘦脸、大下巴、厚嘴唇、鼻孔前张,仿若猪脸。陈毅言道:“此朱洪武啊!恐有人行刺于他,故而特意让画家绘制成如此模样,实则其长相并非这般丑陋。 1953年,南京紫金山下的风景依旧壮丽,两位历史巨人在此重叠了时间的轨迹。一位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后的国家领袖毛泽东,另一位则是历史上的英雄朱元璋。虽然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有着从底层社会逐渐崛起的经历,也都有着对军事的深刻见解。 毛泽东此行陪同的是陈毅。在这片载满历史记忆的土地上,两人讨论起了朱元璋的一生。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放牛娃,却最终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决策力,从纷乱的军阀割据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大明王朝的缔造者。 毛泽东曾经在读《智囊》这本书时,对朱元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自古以来能军之人,除了唐太宗李世民外,就属朱元璋最为出色。朱元璋之所以能在众多群雄中脱颖而出,与他的一位谋士朱升的建议“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不无关系。这三句话深刻地影响了朱元璋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使他能够在混乱的战国时期稳扎稳打,逐渐积累力量。 朱元璋的军事才能表现在他对战术的精妙运用和对战争心理的深刻理解上。他不仅在战场上屡战屡胜,更能在政治上巧妙地处理与其他力量的关系,最终赢得了“民心”,这是他取得天下的关键。正如明史所记,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灌顶”,这不仅仅是对其外貌的描述,更象征了他那种超越常人的英雄气概和决断力。 在那个充满战火和权谋的年代,朱元璋能从一个无名小卒逐步走向帝王之位,实属不易。他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决策为他赢得了众多将领的忠诚与敬仰,也使得曾经的敌手纷纷归降或成为其统治下的鬼魂。 明代初期,关于朱元璋的形象记载多样而矛盾。根据史料的记录,宫廷画师的描绘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张瀚的《松窗梦语》中可以得知,他曾亲眼目睹宫中的朱元璋画像,记述其外貌为“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呈现出一种英俊且威严的形象,与民间所传的怪异面容大相径庭。 相反,张萱的父亲在云南任职期间,描述了另一副画像,其特征为“龙形虬髯,左脸有十二黑痣,其状甚奇”,这与官方的描述迥然不同。这种描述说明,朱元璋的形象在民间流传时被大幅度地夸张与扭曲。 进一步深入了解,朱棣在永乐年间对朱元璋形象的处理则更加复杂。永乐年间,朱棣烧毁了朱元璋的所有画像,而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一则关于朱元璋的神奇经历,如梦中玉石与颈部生病的故事,以及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上描述的“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这些描述旨在强化朱元璋的神圣形象,表现其非凡的帝王气质,而朱棣自身则通过塑造自己与朱元璋的相似性来强化其合法性。 这些描述的背后是朱棣对朱元璋形象的重塑,不仅为了彰显朱元璋作为真龙天子的形象,还试图通过强调这种相似性来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铺路。这种塑造也是对朱元璋形象的一种政治利用,通过历史记载的选择与强调来实现政治目的。 此外,朱元璋的真实面容在没有相机的时代是难以精确复原的。宫廷画师的作品虽然精美,但在服饰和细节上可能存在不少的艺术加工,而民间传说中的画像则多粗糙简陋,不能完全作为历史资料的依据。 来自 刘家富,郭从杰著;吴海涛,李良玉主编. 《淮河流域历史人物》 2022

0 阅读: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