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一位老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时,他趁附近没人就想摸一下文物,工作人员

鉴清评趣 2024-09-15 12:58:07

1976年,一位老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时,他趁附近没人就想摸一下文物,工作人员连忙阻拦,正在此时,老人突然红了眼眶,而他接下来的一番话顿时让人肃然起敬……   这位老人名叫谢宝金,1976年,已经退休的谢宝金来到北京看病。病愈后,他去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当他看到那台熟悉的手摇发电机时,激动得双手颤抖,情不自禁地伸手想要抚摸。   "老爷子,对不起,展品不能触摸。"工作人员连忙阻拦。   谢宝金红着眼圈说:"同志,你知道吗?当年就是我,把它从于都背到延安的。它就像我的亲人啊!"   工作人员愣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反应。他看着眼前这位泪流满面的老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历史见证者。   "您...您是说,这台发电机是您在长征时背过来的?"他难以置信地问道。   谢宝金点点头,开始讲述起他和这台发电机的故事。周围的游客也被吸引过来,静静地听着这位老人的回忆。   1932年,出身贫寒的谢宝金遇到了时任中华钨矿公司总经理的毛泽民。毛泽民一眼就看中了这个身材魁梧、憨厚老实的年轻人。   "小伙子,你愿意参加红军吗?"毛泽民问道。   谢宝金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点了点头,"愿意!"   就这样,谢宝金加入了工农革命军,成为了中革军委总参情报部的一名战士。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一台手摇发电机。   1934年10月,红军准备长征。临行前,首长对谢宝金说:"这台发电机是我们的'耳朵'和'眼睛',没有它,我们就打不了胜仗。"   谢宝金拍着胸脯保证:"首长放心,我一定会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它!"   自此,谢宝金扛起了那台重达68公斤的手摇发电机。这个重量对常人来说已经是极限,但对谢宝金而言,这不仅是一个物品,更是革命的希望和使命。   从江西于都出发的那一刻起,谢宝金就知道,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山高路远,敌军围追堵截,每一步都可能是生与死的较量。但他的眼中只有一个目标——把这台珍贵的发电机安全送到陕北延安。   行军途中,谢宝金的双肩很快就被发电机的铁架磨出了血泡。疼痛难忍时,他就咬紧牙关,用布条裹住伤处,继续前行。   夜晚宿营时,他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发电机放在干燥的地方,用衣服盖住,生怕它受潮损坏。   最艰难的考验来自于过草地。泥泞的沼泽地几乎吞噬了一切,谢宝金知道,背着发电机根本无法通过。   他急中生智,就地取材,用砍来的竹子扎成一个简易的竹排。他小心翼翼地把发电机固定在竹排上,自己则赤脚站在齐腰深的泥水中,一步一拖地向前移动。   "咬牙坚持啊,宝金!"他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为了革命,为了胜利,咱们就是爬,也要把这宝贝儿带过去!"   每走一步,泥浆就往上涌,仿佛要把人吞没。谢宝金的双腿被荆棘划得鲜血淋漓,但他顾不上疼痛,全身心都在保护那台发电机。三天三夜,他几乎没有合眼,就这样硬生生地把发电机"拖"出了草地。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当红军开始翻越雪山时,谢宝金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山路狭窄陡峭,积雪覆盖,每一步都可能滑落悬崖。但谢宝金知道,这台发电机关系着整个红军的通讯,容不得半点闪失。   "你们把它放到我肩上,我一个人扛过去!"谢宝金对战友们坚定地说。   就这样,谢宝金一个人扛起了68公斤的重担。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他的双腿在寒风中颤抖,呼吸因为稀薄的空气而急促。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脚步虽然缓慢却从未停歇。   有一次,谢宝金脚下一滑,几乎摔倒。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用尽全身力气稳住身形,宁可自己的膝盖重重地磕在坚硬的岩石上,也要保护好肩上的发电机。鲜血很快浸透了裤子,但谢宝金咬着牙,继续向上攀爬。   "革命需要我,战友们需要我,"谢宝金在心里默念,"我一定要把它安全送到!"   就这样,谢宝金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满腔的热血,一步一个脚印,跋山涉水,穿越枪林弹雨,历经25000公里的艰险征程,终于将这台珍贵的发电机安全送到了延安。   当谢宝金把发电机放下的那一刻,他的双腿终于支撑不住,重重地跪在了地上。但他的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完成了使命,为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革命胜利后,谢宝金没有留恋权位,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在供销社当起了一名普通的收购员。尽管生活依旧困难,但他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特殊要求。   看着面前的发动机,这一刻,谢宝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那些与战友并肩作战、共同奋斗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的故事,也因此被更多人所知晓。   (参考资料:人民网—2019-08-09—老红军谢宝金——背着68公斤重发电机奔赴延安)

1 阅读:713
评论列表
  • 2024-09-16 06:36

    红军老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