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智能辅助驾驶是个伪需求,却被新势力奉为圭臬,大家有没有想过,所谓的智驾是在用你买的车、用你加的油、用你充的电,来训练AI的车技,而你,哪怕开了三年,还是个新手。 从逻辑上讲,智驾数据应该属于司机的,因为成本是司机出的,而不是某某智驾。 比如地图采集员,所有的费用都是地图公司在支付,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也是百度在付,唯独智驾这一块,没见过哪个公司给用户补贴过,反而理直气壮的跟用户收费。 车企提供了算力和技术,但训练是万千用户参与的,本来就是一个共创模式,理论上参与者都应该有收益。 智驾对新手而言,似乎解决了停车入库的难题,但也失去了提升车技的机会,过于依赖智驾的结果是,到最后你知道怎么开,却不会操作。 智驾对老手而言,似乎解放了双手,可以边开车变处理别的事,但也养成分心驾驶的习惯。这样很容易出事故。 截止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敢对自家的智驾事故负责,如果有,那也是没有司机的萝卜快跑。 一般情况下,3万公里的驾驶里程,就可以训练出一个老司机,这个老司机无论遇到什么路况,都能自如应付,现在,某些车企的智驾训练里程,都高达数亿公里,开起来还不如一个网约车司机丝滑。 实操层面,智驾也很鸡肋,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紧急情况要及时接管,这就导致车辆在智驾和人驾之间来回切换,反复切换对AI无所谓,对司机可能会造成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 如果长期依赖智驾,车技逐渐生疏,操作失误,就是一次事故,这个时候你去追责智驾看看,一句你没有及时接管,就可以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从伦理上讲,只要发生事故,智驾做出的任何选择,都是错误的,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小孩,智驾是做不出最优解的。而司机做任何决策,都是正确的,因为人是责任主体,人有感情,有同理心,而AI没有,人工智能是不能主动伤害人的,这是科技发展的基本伦理。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说,国内的车企都把智驾当救命稻草,吹出一个又一个大泡泡,当一个行业集齐新能源、产业升级和智能驾驶这三大概念,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人工智能是大趋势不假,但不一定非得在汽车上开花结果,车企看上人工智能,是因为人工智能只要敲敲代码,就可以圈更多的钱。 以上
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