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与乡愁:我的中秋记忆(两岸观察)

国际在线 2024-09-14 14:35:17

我叫林景茂,来自台湾。在台湾,八月十五除了赏月、吃月饼以外,还有烤肉。对于我们这一代台湾青年而言,甚至有“月饼可以不吃、月亮可以不赏,但烤肉必须要吃好吃满”的说法。可以说,我记忆中的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还是由一次次在庭院、河边、大街小巷的烤肉活动组成的。每次与三五好友相约一起烤肉庆祝中秋,我们总是会早早抵达烤肉地点,边谈笑边张罗各项准备工作。有的人负责点燃木炭,有的人则在一旁静静地腌制食材。随着木炭的点燃,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将香肠、大虾、猪肉片、玉米等各式食材一一摆放在烤网上并刷上烤肉酱。尽管我们这些业余厨师有时会不慎将食物烤焦或烤得不够熟透,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食欲。我可以肯定地说,烤肉是每一位台湾青年记忆中最充满欢声笑语的中秋片段。

虽然台湾在中秋节发展出了独特的烤肉文化,但是结合我在两岸生活的经历,我发现两岸在庆祝中秋节上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这不仅反映了两岸深厚的文化纽带,也体现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首先,赏月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传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每逢中秋佳节,人们总是会聚在一起赏月,借由这一轮共同的明月,向身边和远方的亲朋好友表达思念与祝福。正如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描述,无论亲朋好友是否在身边,通过欣赏同一轮月亮,总是能帮助我们超越地理维度的限制,向所有关心的人倾诉思念之情。

其次,吃月饼是两岸中秋节共同的核心活动。月饼圆圆的形状象征团圆,蕴含着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海纳百川,从传统的广式、苏式、京式月饼到现代的冰皮月饼,虽然人们对月饼的选择早已包罗万象,但始终不变的是通过吃月饼表达对团圆美好盼望的情怀。

最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传说故事和文学诗词,是两岸共享的中秋文化底蕴。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人们都喜欢引用这些故事和诗词点缀中秋,也通过这些作品去理解中秋节的文化意涵。

虽然海峡两岸的中秋节各自都有属于自己地域文化的特色,但过得还是同样一个核心——那就是强调家人团圆的中秋节。

对于在大陆学习生活多年的我而言,中秋节是我加倍思念家乡的时刻。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象地诠释了我在中秋节的思乡之情。在这个以团圆为主题的节日里,每当我看到大陆同学能够与家人团聚,为他们感到开心的同时,心中思念台湾家人的情感却更加强烈。对于回家不便的我而言,虽然可以通过微信视频与远在台湾的亲人“云赏月”“云烤肉”,但屏幕始终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

幸运的是,由于中秋节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传统节日,加上近年来大陆为不便归家的台湾青年举办了多种多样的中秋活动,使我即使留在大陆,也能与其他在陆台青、大陆同胞一起过中秋。这些活动不仅帮助许多像我一样的台湾青年缓解思乡情绪,更是两岸同胞共叙亲情的重要平台,使我们能够在这样的节日里加倍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真实意义。(作者:林景茂)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