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左右的小医生是怎么让自己变强的?

统计之光啊 2024-09-14 13:05:13
也许大多数小医生都有类似的经历,生活中好像一切都是被推着走的。被动地准备毕业,被动地找工作,工作后又被动地每日重复干临床杂活,被动地适应职场人际关系。 说实话,临床那点杂活真的难以写到简历上,如果你不去争取课题、奖项、证书、职称,确实很难为自己的简历添金。单一地耗在临床杂活上,除了一年比一年老,真的得不到什么,只能继续被生活推着走。在医院这些年,见过抓住机会发文章考在职博士以后各种资源拿到手的。也见过只干临床什么资源奖项也没有的。对于医生而言,职称就像一条深深的沟壑,两边完全是不同的光景。所以小医生一定要做好长期规划,搞懂职业主线,围绕主线努力,这样才能真的做到所谓的“越老越吃香”。 说到底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你不甘心一直是个小医生请记住不管什么年龄开始改变自己都不迟! 1️⃣坚持输入 无论是看文献、还是学英语,坚持每天一小点的输入,一年两年后你就大不一样了。学英语有欧路词典、Medical dictionary(医学术语)、词根词缀APP;看文献可以用知网研学、Publmed Hub等,每天看看新鲜研究资讯即可。 2️⃣按时考试,顺利拿到相应资格 如图所示,每个资格证都有对应的年限要求和条件要求,最好实际落地到哪一年必须拿到哪一个证,这样就不会迷茫了。 3️⃣临床有方法,不要只埋头苦干 训练诊疗逻辑是提升临床思维的关键,多记录多总结只有好处。 4️⃣不要对科研有畏难情绪 很多小医生听到科研会很抵触,觉得自己科研水平有限,靠自己发SCI太难了。有句俗语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都大数据时代了,不是一定要耗时收集临床数据才能发文章,利用公共数据库的数据做研究都行,我们科室都发了十多篇了,如果你都还不知道啥是公共数据库的话,确实就需要补补课了。 当然,做科研嘛,总是有捷径和方法的,就算你啥也不知道也没关系,大可以找一个靠谱的科研老师教你,统计之光的临床研究一对一指导可以教你从选题开始,报名后协助你定下一个合适的方案,然后后续基于方案语音会议连线教你怎么完成这个方案,教一步做一步,直到最后成稿。写完文章后人家还能帮你翻译润色、选刊投稿,直接一次性给你送佛送到家,这么高效又合规没风险的方案,完全可以试试。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