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孩子们报了一个兴趣班,结果他们却总是缺课,反而怪我花钱太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李梅坐在咖啡馆的角落,手中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眼神却有些迷茫。她的孩子们——小宇和小雪——对她报的兴趣班似乎毫无兴趣,几乎每次都是缺课,甚至在家里抱怨她花钱太多。 李梅一直希望能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特长。作为一名全职妈妈,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孩子的教育中。她报名了绘画班、音乐班和足球训练班,满心期待着他们的成长。然而,现实却让她倍感失望。 “妈妈,我不想去绘画班,太无聊了!”小宇一次又一次地抗议,甚至在前往课堂的路上就开始耍赖。小雪则在一旁附和,仿佛她的意见是小宇的最佳支持。 李梅心里五味杂陈,这些课程都是她精心挑选的,然而孩子们却似乎对这些活动毫无热情。她试图与他们沟通,询问他们真正想做的事情,但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我不知道”或“随便吧”。 经过几周的纠结,李梅决定放手一搏。她把绘画班的课程表撕掉,准备给孩子们一个选择的机会。于是,她在客厅的墙上挂上了一张大白纸,写上“你们想学什么?”并在旁边放了一堆五颜六色的马克笔。 “这是你们的选择板,”李梅微笑着说,“可以随便画、写,告诉我你们的兴趣。” 小宇和小雪起初有些犹豫,但在看到那张空白的纸后,渐渐开始兴奋起来。小宇拿起绿色的马克笔,画了一个足球,旁边写上“踢球”;小雪则用粉色画了一个大大的音符,并写上“唱歌”。 “你们是想学习这些吗?”李梅问道,心中隐隐期待着答案。 “对啊!”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神情中透着一丝兴奋。 接下来的几天,李梅开始积极寻找合适的兴趣班。在她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一家专注于足球和音乐的培训机构。小宇和小雪在新课程中找到了乐趣,逐渐意识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不仅限于她原先选择的那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梅也逐渐放下心中的焦虑。孩子们开始主动要求参加课程,甚至在周末时邀请小朋友一起踢球或唱歌。她看着他们满脸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欣慰。 不过,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几个月后,李梅发现小宇在踢球时受了伤,虽然只是小擦伤,但小宇却因此产生了对足球的恐惧。他开始拒绝去训练,甚至连平时的玩耍也不再踢球。小雪则在一次音乐比赛中因为紧张而没有发挥好,回到家后闷闷不乐,甚至说出了“我不想再唱了”的话。 李梅意识到,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她需要更敏锐地观察他们内心的变化。于是,她决定采取更加温和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她不再强迫孩子们参与每个活动,而是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有挫折,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和成长。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李梅鼓励小宇尝试再次踢球。她和他一起在院子里练习,告诉他受伤并不可怕,反而是成长的一部分。小雪也在她的陪伴下,重新拾起了歌唱的热情,逐渐找回了自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兴趣变得更加多元化,他们开始主动探索新的活动。李梅感到欣慰,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兴趣班和课程,更多的是陪伴与理解。她终于明白,孩子们的快乐与成长,远比花费的金钱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