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第一赘婿左宗棠,与妻子结婚多年,连生3女,就是无子。妻子劝他纳妾,他死活不同

老闫聊史 2024-09-13 19:40:03

清末第一赘婿左宗棠,与妻子结婚多年,连生3女,就是无子。妻子劝他纳妾,他死活不同意。这时,丈母娘亲自出马,左宗棠一秒乖巧。 左宗棠,晚清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干和政治智慧闻名。然而关于他的个人生活,尤其是他作为“清朝第一赘婿”的身份,在历史书写中显得尤为特别。 在那个重视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左宗棠的赘婿身份曾引起无数议论,但他通过自身的才华与家庭的支持,最终克服了这些世俗偏见,成为了晚清的封疆大吏。左宗棠的人生,尤其是他的家庭生活,展现了他与妻子及其家庭之间的深厚情感、支持与合作。 左宗棠出生于1812年,湖南的一个书香门第,家中重视教育,父亲和兄长都是秀才,他的二哥甚至考中了举人。幼年的左宗棠天资聪颖,时常旁听父亲为兄长授课时的内容,不仅记忆力极好,还表现出对古籍的深刻理解。 有一次,父亲考问兄长们古籍中的典故时,左宗棠脱口而出,惊艳了家人。正是这种天赋,使得他在年少时便脱颖而出。15岁那年,他参加了长沙的府试,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在家庭和周围的亲友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母亲甚至预言他将来必定能封侯拜相。 然而就在左宗棠的才华初露锋芒时,命运却给了他和家庭重重一击。他的母亲在他15岁时因病去世,三年后,父亲也因丧妻之痛随之离世。大哥的英年早逝更是加重了家庭的打击,这个原本有着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一时间只剩下了左宗棠和二哥相依为命。 为了应对亲人的离世,家庭不仅耗尽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大量债务,生活困苦至极。面对这场灾难,左宗棠和二哥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他们将家中仅剩的48亩土地全部留给了大嫂,帮助她抚养孩子,自己则另谋出路。 1830年,18岁的他带着仅有的一点碎银,独自前往长沙,准备参加院试。在那个穷困潦倒的日子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位贵人——贺长龄。这位当时已功成名就的江苏布政使,并没有因为左宗棠的贫困而鄙视他,反而被他好学的精神和过人的才华所打动,决定帮助这位年轻的读书人。贺长龄不仅让左宗棠在他的府上借书读书,还经常鼓励他:“不要因为贫穷而轻易放弃,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在贺长龄的帮助下,左宗棠得以继续深造,并于1832年考中了举人。这一年,他才20岁。然而,尽管他在学术上取得了成功,家庭的债务和生活的压力依然让他无法安心。尽管有举人的身份,但左宗棠依然贫困潦倒,甚至没有能力支付婚礼的彩礼。就在这时,左宗棠父亲生前的好友周系舆向他提亲,想把自己的女儿周诒端嫁给他。这一提亲令左宗棠既惊讶又感激,周家是当地的望族,周系舆更是父亲的至交好友。由于父亲的去世,两家未能早日联姻,但这场婚事却在左宗棠举人及第后重新提上日程。 面对家庭的困窘,周家提出让左宗棠入赘,这也是他能够与周诒端成婚的唯一可行之路。左宗棠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安排,成为了周家的上门女婿。尽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入赘是一件令人不齿的事,但左宗棠并没有因此感到耻辱。周家对他十分宽厚,岳父岳母待他如亲子,尤其是岳父周系舆,在左宗棠多次科举失利时始终鼓励他不要放弃,继续求学。更为重要的是,左宗棠的妻子周诒端,不仅才貌双全,还在他人生的低谷时始终给予他无微不至的支持。她为左宗棠绣了一个枕套,上面还绣着一首诗,意在告诉他,不论何时何地,她和家乡都会是他心灵的依托。 尽管有如此温馨的家庭支持,左宗棠的科举之路却并不顺利。他屡次进京赶考,却屡次落榜。面对连续的挫折,左宗棠曾一度想要放弃仕途,隐居田园。妻子周诒端对此并没有责备他,反而不断鼓励他追求自己的梦想,哪怕转向研究农业和地理。她相信左宗棠的志向不仅仅在科举考试,而在于他对实用知识的追求,这些学问将来必定有大用。在妻子的支持下,左宗棠开始研究农业和地理,编写了《广区田图说》,为日后的军事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左宗棠与周诒端结婚多年,妻子先后为他生下三个女儿,却迟迟未能生下儿子。随着时间推移,周氏逐渐感到内心的压力,担心无法为左宗棠延续香火。尽管左宗棠一直表示不在意,但周氏仍然为此忧心。她几次三番劝说丈夫纳妾,但左宗棠都严词拒绝。他深知妻子对他的支持无与伦比,誓言绝不背弃妻子的情义。但最终在周氏母亲的劝说下,左宗棠勉强同意纳妾。 张氏入门后,周氏并未表现出任何嫉妒,反而与张氏和睦相处,家庭氛围十分融洽。令人意外的是,张氏进门不久,周氏便为左宗棠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左孝威。这对左宗棠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惊喜。他终于有了儿子,家族血脉得以延续,而周氏也因身体虚弱无法再生育而松了一口气。 多年后,当他成为朝廷重臣,带兵收复新疆,所依赖的正是他年轻时在妻子和家庭支持下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从贫困潦倒的读书人,到备受嘲讽的上门女婿,再到封疆大吏,左宗棠的人生充满了波折与传奇。 他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才华与努力,但更为重要的是,他拥有一个坚定支持他的妻子。

0 阅读:346
评论列表
  • 2024-09-13 20:24

    收复新疆名垂青史,保住大片国土,致使我国今日有纵深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