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年,年仅14岁的汉和帝急切地要求召见班昭,一旁的太监轻声提醒:“陛下,她

亦融漂流瓶 2024-09-13 19:14:26

公元93年,年仅14岁的汉和帝急切地要求召见班昭,一旁的太监轻声提醒:“陛下,她已是一位43岁的寡妇。”汉和帝却毫不在意地回应:“我就要见她!” 班昭,既非朝廷重臣,也非后宫嫔妃,突然接到这样的圣旨,心中不免涌起一阵莫名的慌乱。 她想到哥哥班固冤死狱中不过一年,不禁疑惑皇上为何如此急切地要见她,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她不敢多问,只是简单整理了一下仪容,便匆匆赶进了皇宫。 出乎意料的是,她刚一进宫,汉和帝就面带微笑地迎了上来,对她说道:“你来得正好,完成《汉书》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听到这话,班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低头拱手道:“民女一定竭尽全力。” 班昭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姑奶奶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才女班婕妤。 她的父亲曾撰写了《史记后传》,而哥哥班固则紧随其后,编写了内容更为详实的《汉书》。 然而,班固却未能完成这部巨著,便因政治斗争而冤死。 尽管班昭内心悲痛,但她作为一个守寡多年的弱女子,除了服从皇帝的安排,别无选择。 幸运的是,班昭从小在父兄的熏陶下,已经熟读了各类典籍。 出嫁后,她也没有放松过学习。 多年的积累使她的知识储备相当丰富。 修编史料既是她们家的传统技艺,也是班氏家族的共同志向。 况且,她还曾协助哥哥编写过一部分《汉书》。 因此,对于班昭来说,续写《汉书》并非难事。 换个角度来看,接手哥哥的未竟之作,不仅是帮助哥哥实现梦想,也是她展现自己才华的一次机会。 想到这里,班昭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43岁的她,从此将续写修编《汉书》视为自己余生最大的奋斗目标。 由于皇宫里的文字资料更为齐全,她直接搬到了东观皇家藏书阁办公。 数十年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她都静静地捧着史料,一点一滴地翻阅对比,不断地做笔记并整理成文。 经过大量的辛勤工作,班昭重新核准了父亲和哥哥留下的零散篇章,续写出了“八表”和“天文志”,最终完成了《汉书》的修撰。 完成修撰后,她大方地将这一成果公之于众,并专门开课讲解,以便让更多人能够读懂《汉书》。 其中就包括汉学家马融,他曾被班昭深入浅出的讲解所感动,直接跪地致敬。 可以说,班昭在《汉书》的修撰和传播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汉和帝对她更是赞不绝口:“东汉有此女杰,真是我朝的幸运。” 同时,他还请班昭开课,专门给后妃们传授知识。尽管班昭没有一官半职,但她却成为了天子最高级的顾问。 汉和帝在遇到拿不准的事情时,都愿意向班昭请教。 班昭一直谨言慎行、忠心耿耿地为东汉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汉和帝去世后,皇后邓绥晋升为太后。 当时的邓太后年仅25岁,用平常的话来说,她只是个年轻丧夫的少妇。 然而历史的重任却推着她承担起了为东汉选好掌舵人的责任。 在先后经历丧夫丧子之痛后,邓太后备受打击,一时失去了主心骨。 这时年近六十的班昭再次站到了邓太后的身边力挺她主政。 尽管班昭比邓太后年长约32岁,但多年的相处使她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形成了亦师亦友、亦君亦臣的关系。 邓太后和汉和帝一样,非常尊敬并重用她。 班昭没有藏私,处处为邓太后着想,总是从大局出发帮她出谋划策。 在邓太后临朝亲政的16年里,朝野上下并不太平。 既有陨石撞击引发的十年灾害,又有外族入侵,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然而,幸运的是,在班昭的倾力辅佐下,邓太后不仅顺利平定了灾乱,还扩张了领土,最终也荣登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榜。 在成就帝后的同时,班昭也活出了自己的人生精彩。 出身世儒之家的她,早年也饱尝了早婚丧夫、独自抚养儿子的艰辛。 然而酷爱读书的她,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了大量的养分,换来了才华傍身,进而撬动了命运的转盘。 汉和帝宣她进宫,便把她从芸芸众生中拉入了历史的大舞台,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角色。 公元120年,70余岁的班昭因病离世,邓太后还特地换上丧服为她哀悼。

1 阅读: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