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不少人认为,机械化装备就是指履带式车辆,甚至认为中轻型合成旅装备轮式车,导致部分部队重返摩托化,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一支军队是否实现了机械化,并不是通过轮履特征来判断的,甚至不完全是由地面车辆来决定。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机械化呢?关于机械化的定义和标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其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越野能力(也称通过性能),这是机械化装备区别于摩托化载具的关键一点。摩托化车辆一般只具有公路机动性,一旦脱离路面,行驶将变得举步维艰。机械化装备则普遍具有较强的越野能力,特别是在恶劣的路况条件下,仍具备良好的通过性能。
早期机械化装备之所以多为履带式,也是因为履带式车辆具有无与伦比的越野优势,换句话说,机械化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越野能力而非是否实现了履带化。
其二,车辆要具备一定的防护力。虽然机械化载具所具有的防护力十分有限,但至少也要能够抵御敌方轻武器以及炮弹破片的杀伤。
早期典型的机械化装备(如美制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就具备了上述两大特征,而强火力是机械化装备发展到步兵战车阶段才被赋予的新属性。
冷战中期,美苏等国的陆军机械化水平均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要全面实现履带化也是相当困难的,全履带车辆高昂的采购与维护成本,使苏军也不得不选择用“两条腿走路”,在装备BMP履带式步兵战车的同时,也装备了BTR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可谓轮履并用。
与此同时,以法国、南非为代表的一批中小国家,为追求经济性,甚至发展出以轮式车辆为主体的轻量化陆军。
苏制BTR系列、法国VAB等轮式车的出现,让越野性能不再是履带式车辆的专属,由此也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轻机械化。
当今,包括美国斯特瑞克系列、国产大八轮等,甚至连轻型合成旅所装备的越野车也属于这一范畴,而非简单的重返摩托化。
此外,要想准确衡量一支军队的机械化水平,还要参考人均机动功率(人均马力数)。冷战中期,苏军的人均机动功率已经达到30马力的水平。海湾战争期间,美国陆军的人均机动功率甚至高达60马力。
人均机动功率所反映的,是包括地面车辆及直升机等航空运输工具在内的整体动力水平。当今,美国仍拥有步兵旅战斗队,但这些单位是以强大的陆航运输工具为后盾的,必要时甚至具备空中突击的能力。
不难看出,陆军存在轮式车辆甚至是徒步步兵,并不一定就是机械化水平低的表现,必须综合评估一支军队的现代化水平。
装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