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业是不是也陷入过度研发陷阱,海康威视裁员千人,32个研发区只剩12个

章鱼测评 2024-10-15 11:07:33

近日信息技术领域最热闹的新闻就是海康威视裁员千人,32个研发区只保留12个。这也预示着信息技术领域市场环境并没有好转的迹象。从海康威视的财报,以及说明会上,乃至从业人员都自身感官上看,都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有很深的感触。

这是市场的大局趋势,很多新闻和文章都有总结和报道。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一现象。

目前很多信息技术公司都陷入了过度的研发这样的陷阱中,无法自拔。持续的投入,导致入不敷出。由于过度研发,导致很多产品做成了定制化项目,持续不断的卷人力,靠超期的工作时间压榨,获取利润。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认为研发很简单

信息技术领域和很多其它行业不同,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是以建立分享为核心价值的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这个领域拥有大量的开源软件。可以负责任的说,在信息化,软件化的领域,你可以找到任何功能的开源软件。

这对非信息领域的人很难理解,也就是说各种系统都有免费的程序和代码供你使用。这也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我需要一个功能,网上找找开源软件就可以了,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实际上开源软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很多开源软件的使用需要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而且功能比较简单,如果要作为产品的投入,需要在其基础上做更深度的研发,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对开源软件的基础架构,设计思路,代码等多个方面都有深入了解,而这对于大多数研发人员是不具备的。

另外市场上也有大量的假开源软件,实际上只是部分开源,作为营销的一种手段,当你耗费大量精力后,发现核心功能根本无法修改,最后投入的时间,精力全部白费,再去使用付费版本,这样大量的成本实际上打了水漂。

研发负责人过度表现

另外一种过度研发,表现在一些公司的领导者对技术一知半解,只能依靠研发负责人的决策。而在研发新功能和新产品过程中,过度表现自身能力。

即便市场上有很成熟的软件产品就可以满足功能需求,但还是以种种理由说服决策者,自研的方式实现。

任何软件产品的研发,最大的投入是人员的时间成本,本可以以商业软件一次性投入的成本立刻解决的问题,被超出商业软件几倍的成本,最后实现了一个功能差,稳定性差,潜在问题多的产品来交付项目。为了这一功能,公司只能持续不断地投入。最终陷入过度研发陷阱。

没有整体成本观念

在很多公司,并没有整体成本的观念。我在信息行业从业多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软件没成本的东西”。其实这种概念说说罢了,如果你是企业经营者,真这样认为,那么你一定会陷入过度研发的陷阱。

很多时候在评估一个新产品,新功能时,轻描淡写一句,5个人30天搞定。以我的经验,这往往需要10个人90天还不一定搞定。

另外很多时候研发人员认为的搞定和市场人员乃至客户认为的搞定可以说差距十万八千里,后面面临大量的返工,修改。一个小产品,一个小功能真正走向市场遥遥无期。

而这期间的成本要如何计算呢?如果一个功能需要5人30天,最基本的成本就是人员工资成本。如核心研发人员月薪4万,则每天高达2千多成本,5人每天一万元,30天如果可以出成果,最少投入在30万。这只是最简单的人员成本,还不包括企业运营成本,人员占用后其它项目无法推进的机会成本。

而增加的这个功能,可能市场上同类的商业产品售价仅仅只要3万元一套。

以定制化要求获取客户

在很多以做产品为核心的公司,在看到市场机会时,过于缺乏自信心,投入大量的精力,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由于产品本身不具备客户提出的需求,怕错过机会,只能加班加点研发,导致自然陷入过度研发陷阱。

以做产品的价格做成了项目定制,这种做法和过度的研发投入,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当客户有定制化需求时一定要以定制化的要求报价。

但是要注意,如上一章节所述,你如果只看人力成本,那么你这个项目也一定是赔钱的,这就是大多数公司的做法,忽略了机会成本。你要思考的是你选择这个项目的同时,会错过其它的项目的价值,这才是综合的成本,

另外陷入过度研发的公司,往往会缺乏市场和产品的能力,认为只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就可以获取订单。但实际你可能损失更多,长期下去,产品会失去特点,市场会缺乏主动性,疲于奔命。

由海康威视裁员所看到的企业过度研发问题其实是普遍的,无论大型公司还是小型公司。这是中国企业特征决定的,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公司都喜欢做大而全的公司。而未来的市场空间上,这种大而全的公司综合成本一定会更高,逐渐失去竞争力,独角兽类的公司和产品将会有更多的市场空间。

最后打个广告,思载科技全系列视频接入网关,视频转码服务器,无人机视频回传设备,集群对讲网关设备,专注解决音视频的核心问题。可以配合应急指挥,智慧类项目开发,无人机流媒体平台等项目应用,只解决思载科技最擅长的部分,将音视频能力交给专业的公司和设备解决,将是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的选择。未来商业环境必然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之上。如需了解产品细节可以扫码加微,开启合作的大门。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