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多老兵,到8000余人的主力旅,23岁的旅长咋办到的?

甲骨堂 2024-09-25 17:22:48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其中以红四方面军为主,再加上陕北红军一部共计13000人,合编为了第129师。

按照当时的编制,第129师为“二旅四团”制,不过该师在师部另有教导团,在师直属营方面则有骑兵营、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师直属营虽然各有名号,但除了骑兵营是实打实的骑兵外,其余各营都是陕北红军改编而成,并非是技术兵种营,只是挂个编制而已。

而具体到开赴华北前线的部队而言,这些直属营里只有骑兵营出动,其余各营留守陕甘宁根据地;同样留守的还有第385旅旅部及所辖第770团;然后开赴战场的是其余的9300余人。

这9300余人中,有一个完整的旅,即陈赓将军的第386旅;而另外一个团其实就成了“独立团”了,那就是第769团。

因为一开始并没有旅部,所以这个团往往由第129师师部直接指挥。

在第129师的战略展开过程中,第769团既充当了尖刀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同时又要分出若干建制部队和干部,来开枝散叶。

比如八路军当时执行挺进冀南平原的任务时,组建了一支东进纵队,该纵队的基干兵力就是从第769团中划拨了3个红军连及1个机枪连组成的,基本上抽走了大约四分之一的战斗部队。

据第769团团长陈锡联将军回忆,该团最初是一个辖3营15连(12个步兵连、3个机枪连),外加直属迫击炮连、特务连和通信排,总兵力是2900余人。

应当说,将近3000人的兵力数不仅在当时的八路军中,就算是全国部队里都算“大团”了。而且这些兵力可都是红军干部战士,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

不过在调走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后,老兵们起码要少500余人,第769团剩下的老兵基本也就是一个标准团的阵容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剩下的部队阵容,第769团还要继续执行“开枝散叶”任务。

比如当时副团长汪乃贵便带领30多名干部和第7连活动,以这些老干部和一个建制连为基干,吸收了昔阳和顺游击大队、邢台浆水游击大队和榆次太谷游击大队后,合编成了著名的汪乃贵支队。

这个支队属于团级建制,因为最初骨干和基干兵力不多的缘故,后来第129师还把一个教导连加强了过来。

教导连都是红军骨干,大多数是班长,少部分是排长和老兵,这个连加强过来后,基本上可以让汪乃贵支队的班排里都有红军骨干。

在红军骨干的带头作用下,汪乃贵支队的战斗力很快形成,并被当做主力部队使用。

另外当时在冀西一带,还有第129师骑兵营(后扩编为骑兵团)以部分营、连、排干部为基干,做组成的赞皇、临城独立营和阳邑新兵营。

在1938年初,这几个营合编为了第129师独立团。

这个团刚成立时,只有1200余人,除了团特务连和第1连各有步枪50余支、轻机枪3挺外,其余各连只有10余支杂式步枪,剩下的就是大刀和长矛了。

我们前面说过,第129师东进抗日时,只有一个完整的第386旅。

随着一批新部队的扩建,第129师需要更多的旅级作战部队,因此筹建新385旅就提上了议程。

第769团,以及上述提到的汪乃贵支队、独立团,就是预定组成新385旅的部队。

时任第769团团长的陈锡联将军,在玉女山战斗负伤伤愈后,便参加了新旅的组建工作。

当时的情况是,第769团在抽调出大量干部战士后,同时又吸纳新兵补齐了建制,又新成立了工兵连、运输连,并将通信排扩编为了通信连,全团兵力增加到了3000多人。

而汪乃贵支队和独立团经过了几个月发展后,兵力数量也有很大提升。

因为汪乃贵支队本身有一个红军连和一个教导连的加强;独立团则只有原骑兵营的少量干部骨干,尚待加强,所以从第769团中有抽出了一个红军连和部分干部加强过去,由此这个团的骨干力量也大大加强。

因此到1938年6月,新第385旅组建时,就成了一个老团带两个新团的结构,老团虽然抽调了不少老兵和骨干,但因为建制主体还在,以老带新的成效很明显,所以本团战斗力依然很强。

而两个新团,在老红军干部骨干,以及第769团的带头作用下,战斗力形成也很快,此时已经可以独立执行作战任务了。

当然,因为老的第385旅还在,所以当时除了以新、老区分两个旅外,还有前方第385旅和后方第385旅之分。

而担任新组建第385旅旅长的则是原第769团团长陈锡联将军,尤其特别强调的是陈锡联当时才23岁。

这个年纪放在今天,也就是大学刚毕业,但在当时却已经是率领8000之众主力旅的旅长了。

在陈锡联的带领下,第769团的战力依旧强悍,而两个新团在不断经过番号调整后,后来成为了第13团和第14团,也都成为了响当当的主力团。

0 阅读:9